美文网首页
2018-08-16

2018-08-16

作者: 风从故乡来 | 来源:发表于2018-08-20 12:46 被阅读0次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又到了,说到七夕节,大家第一反应就会想到牛郎织女的故事,加上现在各种广告宣传,由此产生一个印象——七夕节就是关于爱情的节日。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春秋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所以说,七夕节在古代是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七夕节由来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荣获“2016年全国最美绘本”称号,被《中荷商报》整版报道,被多国国家图书馆珍藏,“伊伊”英文版全球热销。

    传统中国节、浓浓亲子情!亲子交流与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巧妙结合之作,是一套与孩子零距离的有趣中国节日民俗绘本。

    随书附赠小剧场游戏材料,读故事、玩小剧场角色扮演游戏、做手工、丰富又精彩的节日体验

    伊伊带你读民俗节日故事,玩转小剧场角色扮演,锻炼表达力和想象力。

    和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小伙伴玩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增强亲子关系和孩子的社交能力。

    动手画,学英语,可以鼓励孩子展开想象、大胆表达。通过绘画和语言的交流,我们可以看见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介绍

    丁丁,两个闺女的妈妈。影视技术工科出身的电影学博士,资深教育工作者,曾参与影视节目策划和制作,主笔《CGM》杂志“国际动画与特效”专栏。参与和组织儿童公益项目,每月在新加坡组织“悦阅狮城”亲子读书会。

    梁琨,梁琨,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在影视动画行业从业数年,曾担任《CG杂志》设计总监、主编。后转型做互联网、数字多媒体创意,期间推出Yoopooer卡通形象。

    五岁半的小女孩伊伊和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她对中华传统节庆的吉祥物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和他说说话、一起玩。吉祥物听懂了伊伊的愿望,大兔子在中秋节耐心地聆听伊伊打电话,狮子在春节陪伊伊玩起了跳房子,龙在端午节跟伊伊做你问我答的互动游戏,喜鹊在七夕跟伊伊拼七巧板,在玩儿的过程中回顾伊伊过节时的所见所闻。

    可是,这些吉祥物是真的么?他是谁呢?

    众多名家学者推荐

    这本小书是培育儿童感知民族文化传统的好帮手。

    ——民俗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萧放

    本书中包涵的故事、扮演和游戏,是对孩子最适合的美育。

    ——中国儿童电影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生导师 侯克明

    丰富的节日知识沉淀于心,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代代相传。

    ——知名阅读推广人、《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贵勇

    跟随伊伊大开眼界,看到不一样的中秋节!有趣又好玩!

    ——设计思维权威、德国波茨坦大学设计思维学院院长 乌里·温伯格

    陪伴是亲情最温馨的诠释,传承是文化最温暖的表达。

    ——美国少儿教育专家、《素养决定孩子的格局》作者 唐兰兰

    帮父母把握亲子时光的灵感,助孩子传承民族文化的瑰宝。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青青草有约》主持人 小草

    适合2-8岁的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8-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mo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