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是被开会占据的一天。但也算是有效的一天。早上备课,四五节课备课组会,下午上课第一节,接着又开艺术班会议。
早上起来洗了被子。放了一个多月的被子,一直想洗,但深圳的天,动不动就来一场雨,没法放到天台上晾晒。就一直放在客厅里。结果一天一天堆在那里,就和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一样。今天没早读,起得也比较早,干脆起来洗了被子,早上晾了一个,后洗的让小明同学晾在阳台上。中午回去,把早上晒的收回来,待会晚修再回去收取,这样一天三趟,顺便也回去吃个晚餐。事情很多很紧,又着了魔地刷公需课时间,还是学不会先解决重点事务,似乎样样都需要做。只要做着,事情总会一件一件完结的。
明天还要出去学习一下午,只有利用晚上的时间完成一些任务。总结还没写,没做PPT,这个工作也是相对较大的工程量。明晚看能不能做完。还有个应差的事情,尽量明天完成吧。
今天还有晚修+培优,还想换一个延时,真是满满当当的一天了。在忙碌的时光里,也希望自己有看月亮的心情。
越忙碌,越要稳住心情;越忙碌,越要提高效率。
平静的日子,要有冲刺的力量;茫然的日子,要有稳定的方向;永远有目标和自己的步伐。不会松懈,更不会放弃。无论怎样的状态,
永远做不打折扣的自己。
耶鲁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
研究人员对3635名年龄至少50岁的参试者,进行了为期12年的跟踪调查。
他们将参试者分为两组,一组人员平时不读书,另一组人员则坚持每天阅读。
最后结果显示,与从来不读书的人相比,每周读书3.5小时的人,平均寿命延长近两年,并且早亡风险也降低了23%。
南宋诗人陆游说:
读书有味身忘老,病需书卷作良医。
书籍是世上最便宜的补品和疗效药,阅读的养分,能够帮我们防御疾病,抵抗衰老。
读书,就是最简单、有效的养生方式。
国学大师饶宗颐,一生潜心治学,活到了101岁高龄。
谈到长寿秘诀,饶宗颐说:
“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经验,一个人绝不能让自己的头脑闲置,要经常让脑筋活动着。”
在他看来,读书最能锻炼大脑的活力。
在香港中文大学任职期间,每天除了教学,剩下的时间他全用在读书和研究学问上。
退休以后,他依旧坚持每天阅读2小时。
甚至80岁时,他还每天翻阅十几页《甲骨文通检》。
数十年如一日的阅读,让他保持了头脑的清醒,有效抵抗衰老的侵袭。
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脑力在于活动。
经常读书,有助于增强脑神经系统的活力,从而达到健脑壮身、养生防疾的效果。
记者李华泉,曾经在巴金先生百岁的时候前去祝寿。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华泉说:
“巴金先生年纪虽大了,但精神却很好,思维清楚,以前的人和事都还记得。”
巴金先生自己也说,读书可以帮我思索。
他每天6点前起床,上午散散步听广播,下午就会坚持阅读、口授复信和校改作品。
在他家的书架上,不仅有托尔斯泰、普希金等文豪的经典作品,还摆满了古希腊及现代哲学著作。
晚年时,他很少出门,唯一的爱好就是阅读。
即使在住院期间,靠在病床上,他也时常捧着书津津有味地品读。
长期阅读,让已过耄耋之年的巴金,依旧精神矍铄,活力充沛。
达尔文在《进化论》里,说过一段话:
人的脑细胞虽然天天死亡,但也会天天新生。
经常活动脑筋,保持脑中血液的流通顺畅,才会让身体的各项机能,处于最佳状态。
我们的大脑,其实就像一台机器,长久不用,便会生锈迟钝,最终缩短使用周期。
阅读就是大脑最好的润滑剂,用文字保养,它才能长久运转下去。
养好了头脑,自然能延年益寿,越活越清醒。
学会把读书变成一种习惯,在阅读中,不断锻炼大脑,提升你的精神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