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职场
我的信息获取渠道与处理

我的信息获取渠道与处理

作者: 90e332f822eb | 来源:发表于2017-06-13 22:19 被阅读15次

    其实这个题材想写很久了,倒不是觉得自己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有多卓越,这篇文章也不符合当前流行的“干货”文,仅仅是我想梳理下现阶段自己的信息获取和处理,并在将来结合自身需求不断改进。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比起信息的渠道,我更关注信息本身的属性,进而去决定获取的渠道和处理方式。就日常工作和生活而言,我的信息大致分为专业类信息、延伸类信息、阶段性实用信息、娱乐信息、人员信息和其他信息。

    01专业类信息

    毫无疑问,和我当前工作紧密相关的信息,如果是自由职业者,那就是和自己挣钱吃饭的某个或某些技能紧密相关的信息。一般而言,在专业类信息里我也将其分为“实用信息”和“成长信息”,当然,成长信息不止存在于专业领域,在延伸领域更是占据大头。所以在这里,主要是谈实用信息。

    实用信息的来源很简单,无非工作邮箱、行内公文系统,以及一些内部群。大致就是一些产品信息、活动要求、工作经验交流等,处理方式自然是快速解析信息,并将其投入到工作中,也就是常说的“贯彻落实”。

    因为当前的工作量问题,目前我自己停留在这个阶段比较多,当然,这对于成长是不利的,因为长此以往的工作更多是“消耗”而非“积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当前的延伸类信息里很多都在寻找提质提效的方法,并积极运用,不断调整,就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在处理好“实用信息”的同时,尽量去关注“成长信息”,便于在自己的工作或专业领域有所进步而非原地踏步。

    02延伸类信息

    这个名字我就是拍脑袋想的,也可以称为“类专业信息”。我对其的定义,就是我感兴趣或者未来转专业可能涉及的领域。就拿我自己举例,我是一枚文秘/产创/杂役,而我对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感兴趣,并选定了领域内高口碑的教科书类书籍,帮助搭建知识框架,这就是我的类专业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要么是专业的课程(例如去学个学位之类的),要么是专业的书籍(低成本,易取得),处理方式就是自学,然后在相关圈子内去分享,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与应用水平。

    延伸类信息与娱乐信息(单纯感兴趣的领域)之间有时界限并不那么清晰,因为就当前而言,它们都是由我的兴趣引发的。我自己对其进行区分的标准就是,是否搭建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类专业信息的领域,例如心理学,我选择的书籍会是《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帮助我从一个较为完整的角度去理解某一门科的知识,并逐渐完善。而娱乐信息,例如漫画,我就是挑选自己喜欢的高木直子的各类绘本,不会去购买构图原理、色彩应用等专业书籍。

    之所以选择书籍,是因为基础知识在几十年内很难突破,网络上信息嘈杂难以静心,因此我更爱阅读书籍。

    03阶段性实用信息

    这个其实和个人的经历有关,且时间性很明显。对于我这种记性不佳的人来说,属于用完即抛的信息。在此羡慕下那些过目不忘的人,学过的东西都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此类信息的获得,在于“快”且“广”,因此网络是好渠道。一般来说,我会通过知乎专栏或者专门的论坛来获取。

    例如,在今年开始减肥前,我就搜索了不少减肥知识以及减肥案例,然后就着手开始了自己的减肥。当遇到与理论相悖的地方,就去找有没有和自己情况类似的案例,查询原因、调整方案,直至克服当前的障碍。

    在阶段性任务完成后,可以选择将过程总结梳理,一方面固化自己汇总的信息及应用,另一方面可以为后来者提供一个真实案例,利人利己。

    04娱乐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娱乐圈内的信息。在我还会刷微博和天涯的时候,那些地方就是我娱乐信息的来源,尤其是天涯,真的是源源不断,有不少令我感到“活久见”的事情,且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关注相应的板块,自由度极高。

    年纪大了后,我已经不舍得将自己的时间花在这些与自身并无多大关联的事情上,因此娱乐信息的获取渠道要么就是自己根据喜好选购的书籍、订阅的公众号、追的电视剧、观看的电影,要么就是来自身边朋友、同事的分享。今天的日记里已经提过,我这么内向孤僻的人,之所以没有与世隔绝,真的要感谢这些将信息分享给我的人。

    从自身偏好上来说,就算是娱乐信息,我也更爱自己主动选择的,更胜被知晓的,例如,我爱看高木直子的绘本胜于听同事讲XXX出轨了甩原配了,XX上位有黑幕了等,当然,如果有类似楼市要出新政了、行内贷款利率要提高了等先行信息,我还是很愿意听一耳朵的。

    不过大多数被划为此类信息的,都是听过算过,也不会做什么特别的处理,算是丰富阅历了。

    05人员信息

    想不好怎么称呼这类信息。说穿了就是脑中的名片夹。包括亲人、朋友、领导、同事、认识的人、网友等,关于别人的名字、职业、经历、喜好、电话、住址、性格等各方面因素。

    我很羡慕一些记忆此类信息的高手,毕竟拥有鱼一般记忆的我,至今还没认全自己单位内的中层领导(我是不会告诉你们,为了记住老大的脸,有段时间我天天盯着他工作照看五分钟,以防电梯里碰到认不出来)。

    获取渠道就是本人。虽然从旁人那边也能获得相关信息,但是除了工作上的事情万不得已,不然我都会简单粗暴地从本人那里获得相关信息,毕竟因为收了二手信息产生错误,这就很尴尬了。

    当然就我自己而言,最大的尴尬可不是信息记忆错误,而是——我压根没记得信息,比如生日什么的。

    看在我连自己生日都忘记了的份上,请不要太过责怪,我会努力的。

    06其他信息

    就是没有被我划入以上五类的信息。大多来源于网络。毕竟现在,身为离不开网络的人,总是会被莫名推送一些并不想看的信息……

    07关于手机

    其实我是想说信息载体。近来时不时会看到有人提问看电子书与纸质书的区别啊,又或者是喊着要戒手机啊,又或者是要断网络啊。背后都是一个问题,信息过载,无效的信息占据了过多的精力,以至于无法做好该做的事情(这个该做因人而异,或许是工作,或许是学习,或许就是完整看一部小说)。

    我个人并不认为,纸质书就比电子屏幕要高贵,即便我十分偏爱纸质书;我也并不认为,手机或者网络是占据我们精力的罪魁祸首,即便大多数被荒废的时间的确在刷手机。

    都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做了某些事情,回过头来觉得浪费了时间的人,大多数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目标不明确,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容易迷失。当一个人清楚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自然就会专注于相关的信息,无论是通过书籍、论坛、社群还是专题课程来获取,无论载体是字、影、音,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

    手机不是万恶之源,相反,有了这么一台精巧强大的机器,我可以抛弃我的随身听、电子词典、厚重的书籍,随时随地可以获取任何我想要的信息。

    例如有人不断询问,究竟看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好,我的做法是,买纸质书,同时下载电子书(如果是只阅读一遍的小说,则只下载电子书)。在有大块时间阅读、在家的时候首选纸质书,在单位、出门在外则选择手机来继续跟进,防止因为长久不读忘了前因后果。之所以在单位也选择手机,是因为拿着一本纸质书,总有同事要来看书名,我这么腼腆,不好意思,也懒于应付,索性下载到手机,捧着手机就显得和谐多了,也不会有人再来过问。

    又比如有人说要戒微博、戒知乎、戒各种社群,我的做法是,没用的就删了,有用的、或偶尔有用的,就留着。毕竟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即便不将时间用来刷微博刷知乎,也会用来打游戏……手机真的很无辜,毕竟做出选择的是人。

    客观来说,我十分感谢科技的进步,使得手机在网络的助益下功能愈发齐全,令我们获取信息的时间成本一降再降,并提供视觉和听觉的多重享受,顺带还兼顾了运动健康记录的功能。

    如果觉得手机“吃掉”了太多的时间,成了时间黑洞,那么或许该停下来问一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一面抱怨“时间都去哪儿了”一面继续躺着刷手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云儿飘过:可是,可爱的小兔,真的己丢不下手机,因为里面有心爱的简书,云儿爱他就像老鼠爱大米,丢下会不会饿死😭
        云儿飘过: @奔跑的梦想兔 😊😊🌺🌺
        90e332f822eb:@云儿飘过 哇,好厉害啊。我就属于很难对某件事物持续沉迷的人呢。或许是因为,当我喜欢的时候就会尽性地去喜欢?例如有阵子觉得网游好,然后七天七夜在网吧,从1练到40级,突然觉得就是打怪升级捡装备,好无聊,就把号送给一同打游戏的学长,自己也不再碰了……嗯哪,云儿还是要注意休息,身体是本钱嘛~

      本文标题:我的信息获取渠道与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pj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