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专访导演何晓畅:90后传统文化传承接棒人正在行动(一)

专访导演何晓畅:90后传统文化传承接棒人正在行动(一)

作者: 何晓畅导演 | 来源:发表于2020-05-08 20:05 被阅读0次

                                                                专访导演何晓畅(一)

                                             文 · 记者 王芳《封底社会》新闻2020年5月6日

           采访何晓畅导演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距离发稿半年前,我当时正在北京采访著名女演员刘亦菲,在北京电影学院巧遇正在选演员的何导,同为湖北人,很早就有接触,于是便在A座某教室交谈了接近三个小时,相约第三天在紫檀博物馆接受我对他的专访。

           我认识何晓畅导演是在2012年的夏天,那时他还刚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这个时候的他,身形清瘦,面部稚嫩,但始终带着微笑,逢人都叫老师,很有礼貌。我那时在腾讯做娱记,便对这个老乡格外关注。几年后何导的院线作品《嘉靖归来》《滚你的爱情》、电视剧《大明王朝1542》相继在北京召开剧本研讨会,我都有幸参加。通过与他的多次接触后,我发现他不仅人长胖了,心里也更能装事了,那一刻我对他的成长感到无比欣慰。

    文学探讨活动现场的何导谈笑风生   何晓畅电视节目资料图

    何晓畅

           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于湖北麻城,常年工作来往于北京、武汉两地,祖籍江西。现任某电视台栏目总导演、如果影视总导演、晓畅影视传媒集团执行CEO,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电影家协会会员、《新生代文学》社长、多家历史文化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电视节目主持人、喜马拉雅合作文化创作人。出版散文随笔集《想畅就唱》《何晓畅文学作品集2012—2019》《而立之年》。文学作品和文艺评论散见于《中国电影艺术杂志》《新生代文学》《散文选刊》《写作》《小荷》《电影当家人》《黄冈日报》《武汉晚报》等报刊。执导院线电影《嘉靖归来》《法门》《滚你的爱情》等。2014年,担任电影《梧桐里》艺术顾问,入围第六届欧州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优秀原创故事片奖,2016年创办华夏艺人交流会、何氏玄学会、世界何氏宗亲传统文化研究会、《新生代文学》公益志愿组等民间文化机构,2018年,电影文学剧本《滚你的爱情》获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主旋律题材电影剧本征集创意剧本奖。

            “自小对于艺术就有偏好,小学一年级因为一首《祈祷》而想做一名歌星,十三岁时独自登上少儿歌手大赛的舞台,感受到了自信,从此对于各种艺术种类的喜欢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何晓畅这样为记者形容他心目中的艺术。从小就有着艺术之梦的何晓畅出生在湖北麻城,成长在北京和武汉,在不同地域文化的浸润下,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与同年代的很多年轻人不一样的是,他没有选择老老实实的读书,而是在周末或者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高中的时候在麻城人民广播电台学习播音与编稿,读大学的时候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学习广告与播音,同时还在外兼职做婚庆业务与校园招生。20岁时,他通过婚庆和招生这两份兼职所赚取的辛苦费在武汉购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正如许多年轻人一样,挣到钱后并不懂得如何理财,与人合伙做公益事业的时候亏损百余万元,将其积蓄消耗的所剩无几,但是何晓畅并没有因此气馁。22岁时何晓畅毕业后考取了事业单位编制,拥有一份同学们羡慕的稳定工作,但是何晓畅并不满足于朝九晚五坐着喝茶的单调工作。在单位工作半年后,毅然选择离职,前往辽宁沈阳发展。在沈阳,他先是应聘了辽宁卫视某档公益真人秀综艺节目的编导助理岗位,同时担任某文化培训学校的教务老师,后来兼职于沈阳中街刘老根大舞台的外场工作。正是坚持不懈的信念与跌倒了爬起来的动力,促使他能够一直忙碌于工作与生活。因为家庭的缘故,在沈阳工作半年后,何晓畅回到武汉。但是今时不同往日,过去的编制不再容易考到。何晓畅心一狠,决定考研,于是报考了研究生。在读研的几年里,他先后创办了武汉瓦良格文化有限公司、武汉如果影视、晓畅影视传媒集团,并和中央广播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北京卫视、湖北广播电台、武汉广播电台开展了多项合作,培养了不少的儿童演员与文化明星,并执导了院线电影《嘉靖归来》《法门》《滚你的爱情》,受某电视台的邀请录制文化大讲堂《晓畅大讲堂》,专门讲解明朝历史,2018年开始与喜马拉雅合作出品历史文化有声节目。在一次文化交流活动上,何晓畅认识了武汉某官方孤儿院的的院长张某,在张某的建议下,何晓畅带领同事参与了孤儿院的多项帮扶工作。何晓畅对记者说:“公益事业让自己更加看透人生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活!”

            在影视行业稳定阵脚后,何晓畅醉心于文学创作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2017年何晓畅与同为90后新生代作家的新洛创办了公益微刊《新生代文学》,并于2019年创建了新生代文学公益志愿组。2020年因为新冠病毒疫情的缘故,何晓畅积极参与灾区救援工作,在家和现场指挥志愿组的志愿工作。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后,何晓畅带领团队中的八人来到杭州创办文化公司,积极迎合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2020年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专做传统文化交流活动,主营传统文化培训与推广,即与广告商家合作,建立课程体系与教育模式,同时试探性建设市场品牌与营销模式和营销行动力,转变传统培训模式,与网络对接,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实现双向宣传,促使广大人民能够快速寻找到文化自信和政治正能量。

           当记者问及他为什么如此拼搏的时候,何晓畅说:“我从小就比较独立,父母对我是放养,后来母亲去世了,父亲更是不怎么管我,于是我只有自己长大,也正是由于父亲对我的“放纵”,促使我不怕吃苦、不怕跌倒。”

           记者王芳是一位八零后,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媒体行业工作,在父母的帮助下生活和工作趋于稳定。记者被何晓畅的传奇经历所感染和感动。

    王芳:“您看我是80后,您是90后,可是为什么当我们还在沉醉于靠父母接济以及我行我素的生活时,您还在想着做公益事业与传统文化传承呢?”

          一向谈笑风生的何晓畅顿时陷入了沉思。正当记者准备转变话题的时候,何晓畅开始回答了。

    何晓畅:“因为我出生在农村,所以从小就接受了朴实的思想,我知道人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能够生活的更好,而是应该去带领更多的人活得更好,而且我一路走来,帮助我的人太多了,我知道有钱后给他们钱或者贵重的物品,他们肯定不会要,所以我只有做一些让大伙瞧得起的事情,比如做公益和文化传承事业。在我看来这是可以造福于人类的壮举。

    王芳:“常言道:‘不经历一个坎儿就不会知道自己未来该做什么’,您是否也有一个坎儿促使您花时间来做公益和文化传承事业呢?

    何晓畅:“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很多次,大抵是因为在2018年的时候与著名文化产业学者刘双平老师探讨时受到的熏陶吧!刘老师告诉我:“人在世上应该有三件事是自己的信仰与执着,第一是读万卷书;第二是走万里路;第三是拜访若干高人。”这让我感慨颇深,我辈应该树立远大的价值观,给世界人民带来福音,让自己生而平凡的同时可以产生对人类有贡献的价值。

    高中时代的何晓畅就与其他的同学不一样,他比较开朗且善于交际,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都处理的比较好。高二的时候他就和老师一起参加了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而他的成绩却还比老师的成绩好。暑假的时候他主动找到麻城广播电视台寻求学习机会,他的这种精神被广播员夏老师欣赏,于是夏老师细心地教导他编稿和直播。正是因为他的勤奋与努力,他一直在艺术这条道路上拼搏。随后的时间里,他参加影视剧拍摄,做记者,做编剧,做导演,每项工作他都能够认真对待,也能完成的非常出色,受到了单位领导和合作伙伴的高度赞赏。

    王芳:“您写了那么多的影视剧剧本,作为您这个年龄来讲,是如何收集到这么多生活素材呢?

    何晓畅:“可能是我从小都有喜欢记录事情这个习惯吧。我比较擅长于发掘身边的故事,一般身上都会带一个小本本,遇到事情就会写下来,回家后就把它做成素材,有的时候写进文学作品里,有的时候写进影视剧本里。可能在我这个年纪自己所接触的事情还是太少了,所以想创作质量好的作品,还是需要靠自己平时细心收集资料。

    王芳:“我收听过您的许多音频节目,您是如何想到要做文化IP呢?

    何晓畅:“我以前在电视台工作,有固定的工资待遇,所以不会想到太多的个人事业。后来传统媒体受到了自媒体的冲击,这个时候我意识到必须要有所改变。而且我个人比较喜欢研究传统文化,特别是研究历史文化。所以我和电视台合作主持了历史讲堂栏目,同时也和喜马拉雅合作了许多音频节目。

    王芳:“文化IP很难变现,您是如何看待这个现实呢?

    何晓畅:“我很长时间都没有想到变现这个问题,后来是同事告诉我,天天录制这些文化IP产品又赚不到钱,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何必呢?这个时候我才考虑到变现问题,毕竟人都是需要钱来生存的。我随后也在网上寻找过如何变现的资料,但是文化IP毕竟是个新概念,所以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很少,于是就有一段时间没有去思考这个问题。大概在2017年的时候,蜻蜓FM和喜马拉雅找到我合作,于是开始慢慢有广告收入变现。这个时候距离我做文化IP产品已经两年了,我先后录制了300余期音频节目,节目总时长大概有2000余分钟。虽然在这两年里没有得到变现的收益,但是看着自己有这么多属于自己的文化作品,心里觉得挺满足的。所以人还是的想得开,不能太在乎马上的利益。

    王芳:“听说您准备办一些传统文化公益培训,您当时是如何想的?

    何晓畅:“今年1月份开始,新冠病毒疫情突然严重起来,我们的工作都变成了线下来操作,我也在疫情现场做志愿服务,因为父亲身体不好,所以一段时间额志愿服务后我回老家照顾父亲,当时我正在创作历史题材电视剧《大明王朝1542》的剧本,某一个细节突然使我想到:“是得要做点事情让大伙知道在如此灾难面前该如何给自己从心理上解压。”我马上把这个想法通过群聊告知了一些同事,他们很支持。于是我们开始通过几天的时间,建新群、来撰写文案、计划和相关单位谈合作,大家分头行动起来。社区有一位阿姨知道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公益的培训,她带头组织了小区的业主二百多人参与我们的群讨论,阿姨的这个举动令我特别感动,于是我们这些组织者们也就更加有信心做好传统文化公益培训这个长远的事业了。

    注:因时间仓促与栏目需求,本次专访分多次刊发。专访导演何晓畅(二)将在6月6日同步发布封底社会新闻、腾讯新闻等媒体请持续关注。已获得授权,转载于封底社会2020年5月6日头条2! 以上内容转发自公众号新生代作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专访导演何晓畅:90后传统文化传承接棒人正在行动(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pq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