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秋虽冷落,依稀月渐明

清秋虽冷落,依稀月渐明

作者: 巫溪050刘艺 | 来源:发表于2018-12-18 19:58 被阅读0次

【 一如喜欢花草而于小院中用心照料  每感风雨  便心有牵挂 】

        每天下午给几个小孩补习的时光是最快乐的,也是让人感怀的。

清秋虽冷落,依稀月渐明

        孩子们笑容灿烂,活力无限,他们身上天然的积极劲头让世界充满希望,但偶尔也会有小插曲,个别小孩会因跟不上同伴而着急委屈,我也会轻柔劝导不要着急,看其眨眼点头,心里喜悦而又怜爱,至于感慨。

        由心自然地培育,没有过多压力,我显得通情达理,近乎圣贤,直追老庄,但经世务俗的时候抱着老庄,实在是近似逃避,我更愿真实地把心境描述为”一如喜欢花草而于小院中用心照料,每感风雨,便心有牵挂”,如此虽因花草于我无实际利害关系而致有逃避责任之嫌,但毕竟是一颗血肉之躯上的心在跳动。

清秋虽冷落,依稀月渐明

        不久后在学校,培育是包含世俗功利的,其本无对错,乃是面向未来竞争之必要教化,是帮助“新生儿”增强抵抗力的必要途径,毕竟卢梭的“爱弥尔”只是它假想的理想化的完全自然成长的乌托之民(而且我觉得他的自然是一种理想化的自然,唯其如此,才能有理想化的爱弥尔)。温室的花朵将是世界的建设者,世界丛林里有绚烂的阳光投射于身,有甘甜的清泉叮咚耳畔,但也有“狮子老虎”,或者狡猾的“狐狸”之流。

清秋虽冷落,依稀月渐明

        世界之林在呼唤温柔相待的同时(唯其因为相待粗暴,故而呼唤温柔相待之声强烈),也处处考验着每个生命,“我本动物”,物竞天择,不能免俗,毕竟人类没有继续进化或者“神化”为远离饮食的天外飞仙,教育的积极意义当然显而易见,帮助幼崽们提升生存能力。

清秋虽冷落,依稀月渐明

        但生存力一如生命机体的免疫抵抗力,机体在成长中历经各种风剥雨蚀,病毒侵扰后变得强大,这是好事,而如果此后机体一直保存对伤害的记忆,每一次重复侵扰,机体虽能拒敌人于千里之外,却苦痛不堪,产生过敏反应,它并未因强大而获得解放,也不能健康存在,幸而我们机体的修炼比这高明很多,通常会很自然的不再受到同病毒的二次伤害,也不会过于敏感,造成别样痛苦。

        而教化,终极是净化民心,从而创造于心于肉体更温柔的生存环境,估计绝佳而不可真正达到的状态便是卢梭的理想化自然状态,他的理想化自然,我想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类不断发展,不断净化后的产物。

        终极之前还有一个不断重复的阶段,就是人们既要帮助幼崽增强生存能力,遵循一定的丛林法则,又要帮助他们净化心灵,从而净化环境,使一代比一代更加温柔的相待,幼崽是未来的国民,是未来世界的活的心灵土壤。

清秋虽冷落,依稀月渐明

        “丛林法则之下求生存而又净化心灵”和“机体抵抗病毒,免疫力提升后一定程度消除痛苦记忆,不至于过敏,优化机体”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关文章

  • 清秋虽冷落,依稀月渐明

    【 一如喜欢花草而于小院中用心照料 每感风雨 便心有牵挂 】 每天下午给几个小孩补习的时光是最快乐的,也是...

  • 冷落清秋

    寄君一曲 不问曲终人聚散 将烟焚散 散了纵横的牵绊 听弦断 断那三千痴缠 坠花湮 湮没一朝风涟 花若怜 落在谁的指...

  • 冷落清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红色,在每个国人的心中或印象中应该代表着火热,激情。 秋,就像这个字的字形,所有...

  • 《冷落清秋》

    推窗远望雨带着季节己经走远,屋内温暖未至,家中冷得像一首颓败的诗,读来寒意侵扰,更添愁绪。 加了件衣裳,去拥抱深秋...

  • 冷落清秋

    我骑马在秋天的树林里徘徊,树儿在薄雾的缭绕下,遍地飞黄。 这里是我认为离你最近的地方,我清楚这并不是你和我约会的地...

  • 冷落清秋

    深秋的清冷气息,让人感觉有点颓废。 中午只要躺下,我就起不来,索性下午不去上班了,平躺半天。 有时候,我会偷偷羡慕...

  • 一日一书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 清秋月·忆川大独酌

    清秋月 夜月明,人尽望,夏潮初至,却落秋思。逢人偏偏,容貌依稀仿佛相似。蓉城胜景渐看累,明远细波,窗后绿桃,都似故...

  • 红豆,冷落清秋

    昨夜天气稍凉,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场风雨席卷了整个小院儿。 一抹倩影推门而出,大雨后空气...

  • 冷落 清秋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老虎渐渐离去,绵绵的秋雨像是打开了季节的开关,气温越来越低,阵阵凉意袭来,路上寥寥行人,行色匆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秋虽冷落,依稀月渐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qr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