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们感到痛苦的,通常是矛盾、冲突,深层次的可以归纳为:愿望/期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进而可以归纳为:是否(顺/悦)接受现实,如何做取与舍,如何看待得与失。
是的,对面的人/事/物,只是“表象”或者说是导火索:让我们纠结、痛苦的,是这些背后的……
看到有爱好音乐的朋友半调侃地说:自己只是买了个口琴,就被媳妇好一通抱怨、数落,不务正业……
是啊,谁还没个爱好。况且这爱好看起来还挺有益身心健康的,买的东西也不是很占地。。
等等!我想到了看过、见过、听过很多类似的冲突:如果用“剥洋葱”的方法,逐层深入沟通的话,结果会发现:原来是这样~。绝不仅仅是导火索那么简单。
作为丈夫,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听到、听懂妻子的抱怨和牢骚?
什么情况下,能够感受到妻子在琐碎忙碌背后的无力、缺乏支持?
在自己放松、沉浸在爱好里的时候,能否想到妻子也需要有享受生活的片刻、放松身心的需要?
能否?还是:愿不愿意?
小小的口琴,不是很贵,也不是很占地方。然而随后,丈夫花在它身上的时间、精力,是否和妻子的期待相符?家务能不能分担一些?孩子的功课和心理能不能多关注一些?……
讲道理和抱怨,效果差不了多少:很容易引发对方的不满、不屑,或消极对抗或冲突升级——进而引发双方更大的痛苦。
忍一忍,不就好了?呵呵呵
想起了我看过的两部电影,分别是灵魂穿越、科幻类的:
相比于TA人,自己的需要和享受更重要,不是吗?
然而,每个人都有逃避痛苦的需要。“家”,本应该是温暖而舒适的。当痛苦来自于一家人,躲不可躲,避无可避,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穿上对方的鞋子”,设身处地感受TA的感受、TA的需要。
如此,家或许可以成为其成员身心安顿的场所。哦,除了空间时间,同时也是真正意义上精神和心灵的“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