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阳并病①,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②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③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48)
【注解】
①并病: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
②缘缘:持续不断。
③坐:责,因由。
【解读】
本条可分为三个层次讨论:
太阳病本当发汗,但用药不当,或病重药轻,或服药不得法,以致汗出不透,邪气化热内传,转属阳明病。阳明热盛,逼迫津液外泄而见汗出;表邪已尽,则不再恶寒。
如果太阳病证没有解除,又出现阳明病的,就成为太阳与阳明并病。太阳表证未罢,又并发阳明里实证,治应先解其表,后攻其里。太阳表证没有解除,不可用攻下之法,但阳明证已见,只可用小发汗法。过汗伤津,易助阳明燥热。如果先用攻下法,就会使表邪内陷,是错误的治疗。太阳表证未解的标志是面色缘缘正赤,乃阳气怫郁于表所致,可用熏法取汗,以达到解表之目的。
太阳病发汗,因汗出过少,使外邪不得宣泄,阳气因而怫郁在表。表闭阳郁,病人心烦躁动。“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
在四肢,按之不可得”是形容烦躁时全身不适,无可奈何之状。由于阳郁不伸,肺气不利,所以病人短气。这些病证均因当汗不汗或汗出不彻所致,所以治疗当再发其汗。脉涩反映邪气凝滞与营卫郁遏的病机,是汗出不彻的佐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