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Application、UIViewController、UIView都继承自UIResponder,才能够接收并处理事件。
事件传递与响应链。
1. 事件传递:事件从最外层开始,向子级(从最上层view)查找,返回最高层的可响应view(userInteractionEnabled = YES & hidden = NO & alpha = > 0.01)。
Application(生成Touch&Event) -> Window -> 容器ViewController&其view ->当前显示ViewController&其view ->最高层可响应的subView。
Window是如何寻找触发事件的View的:
当window接收到事件时,会调用所有子视图的H(注1)方法,这个方法会调用自身的P(注2)方法来判断事件触发的点是否在自身的区域内,如在在则返回YES 否则返回NO,如果返回YES则H方法调用自身所有子视图的H方法 知道P方法返回NO 这时H方法返回自身.
//可以重写下面两个方法 来拦截事件消息
-(UIView *)hitTest:(CGPoint)point withEvent:(UIEvent *)event //注1
-(BOOL)pointInside:(CGPoint)point withEvent:(UIEvent *)event //注2
//UIApplication中的方法 用于事件的下发 重写此方法可以拦截事件或指定事件接收者- (void)sendEvent:(UIEvent *)event
2. 事件响应链:上述的事件传递是从最底层开始传递,判断当前view是否可响应(条件+hitTest),若可响应则成为响应者,再向subviews中从高层到低(subviews的逆序)判断:若返回了符合条件的subView,那么subView也成为响应者,并设置subView的nextResponder为父级对象,然后subView继续判断下一级subView;若自身再没有subView符合条件,则自身view为最高响应者。
当前最高可响应者,若它选择不处理事件,则事件向上传递给上一层的可响应者:它的nextResponder(一般为父级view,若属于viewController则其nextResponder为它的viewController),与之前的事件传递相反,最终形成响应链条。
若UIView的子类重写了touches方法(或添加了手势):
- (void)touchesBegan:(NSSet*)touches withEvent:(UIEvent*)event,
且不调用super touchesBegan则不会再向下传递touch&event,实现事件响应并阻断了响应链。
最终实现touch点所在的视图最上层可见view来响应事件,若其不响应则向其父级逐层传递。
所以,一个view,若不添加手势或实现touches方法,只可以阻挡同级下层view(同级的下层view不进入响应链),而不能阻挡父级view上的touch。
ps:FirstResponder(becomeFirstResponder / resignFirstResponder)在于负责处理那些和屏幕位置无关的事件,例如输入和摇动,与响应链传递关系不大。
3. 手势:手势的响应链同上类似,和事件传递时形成的响应链一样,但是处理响应时手势并不是使用touchesBegan方法进行判断,而是自行处理响应链。touchesBegan是否实现,并不影响手势响应的传递。subView实现touchesBegan且不调用super时,父级没有touchesBegan事件,但手势可以触发(subView没有阻挡手势传递的情况下)。同样如果subView添加了手势但没有实现touchesBegan也不会影响touches的传递。
如果同级的两个view,上层view没有添加手势也能阻挡下层view的手势,并不是阻挡了手势传递,而是下层view根本没有进入响应链(事件传递时只找到最上层可响应对象加入响应链)。
手势的使用介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