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百无一用的书生吴用
吴用,梁山排名第三,山东菏泽市郓城县东溪村人。 吴用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26291/79a5a49315c5c9c0.jpg)
书生的释义:1.读书人 2.指抄写的人。书生也并非百无一用,只不过是时代不一样罢了。“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诗出自一个清代的书生——黄景仁,全诗如下:
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黄景仁不善交际,为人落落寡合,在旁人看来,却是高傲轻狂,不识抬举,自然免不了受人诟病。推己及人,天底下的所有书生,哪一个不是人们眼中的异类呢?所以,诗人发出了“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愤世嫉俗的感慨。为何非要迎合大众,迎合这表面的繁华盛世呢?我不平,我则鸣,这才是真我。“诗谶”即作诗无意中预示了后来发生的事,特指不好的事。所以,有人劝他不要多作“幽苦语”,而黄景仁偏不信这套。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耿直倔强的性格,黄景仁不被当政者所喜,以致科举六次落第。为了生计,他四处奔波,贫困交加,仅三十五岁便病逝。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26291/e91d055c57075ec4.jpg)
从北宋到清朝,不到900年是时间里,百无一用是书生者太多了,智多星吴用是出于书生,但是又别于书生。北宋年代多重文官轻武将,然而吴用却走上了一条身为书生却不是书生的新路!
吴用前往京师赶考,文章被主考官看中,欲点吴用状元。此时,蔡京却另有想法:吴用的文章没说的,可他眼里并没有自己,一不来蔡府参拜,更无厚礼奉上,如果成了状元,怎好驾御?于是,在定状元的早朝上蔡京奏道:“吴用文章虽好,但名字不吉利。如真点他“无用”为状元,岂不有损大宋形象?”皇上认为“言之有理”,金口敲定:吴用永不录用!既然如此,吴用绝了考取功名的念头,跟“老汉”学习周易和兵法。三年学成回家,被父亲斥为“ 逆子”而逐出家门。无奈,吴用投晁盖庄上教书,取“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与晁盖认识并逐渐成为莫逆之交。在东溪村,吴用每每为百姓“解难”,遂得“智多星”绰号。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26291/a8e1fb6e91edcfde.jpg)
世人对待书生,十人之中有九人都用白眼,表示鄙夷;世上有上百种职业,或许最无用的当属书生了吧。吴用给病重的王先生开了药方,王先生的儿子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甘草桔梗金银花,吃完之后再去抓。主治:经血不调。”这哪像是药方,简直是开玩笑,不过他们当着吴用的面,也不好说什么,就把药方放到了一边。 吴用走后,三个儿子把药方拿给王先生。王先生接过一看,差点把牙笑掉:“哈哈哈,好我的吴先生,连男女都不分还想治病,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可笑可笑!”笑完之后,觉得身上轻松了些,他便顺手把药方贴到墙上,看见了就想笑。
不久,王先生的病竟很快奇迹般地好了。这时,吴用又来到王先生的家中。王先生向他问起药方的事儿。吴用回答说:“您得的是忧郁症,无药可治,要想去掉烦闷,须笑口常开,方能治愈。所以我才给您开了那张看似荒唐的药方,来医治您的病情。”王先生听后,茅塞顿开,更加佩服吴用的才学了。
并非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吴用终于完成了他的自我塑造,自我发展。可以治病,可以周易,可以兵法……与晁盖等人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 为山寨掌管机密的军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是梁山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26291/3c7160ec75a23b2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