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有个孩子在微信说要告诉我一个秘密,本来忙着收拾房间,洗衣服,但是还是停下手里的活,听她把心里话讲完。
其实说来说去,是小学时受到了一些同学的侮辱或者侵犯,没有得到成年人及时合理地帮助,再加上现在青春期情绪不稳定以及学习压力的增强,在游戏中得到放松和释放,又与对自我的要求不符导致的及其矛盾和痛苦的情况。
我比较耐心,语气也比较轻松地和她疏导了情绪,她发了一个哭泣的表情包随后说了一句“谢谢老师”,然后刷朋友圈的时候,发现她发了一条有关期末好好复习的朋友圈。
看到她如此有时也会反观到自己,她本身性格上比较偏敏感,但又不是完全的脆弱,是对自己有一些成绩或者人际方面的要求,当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内心和行为上的挣扎,往往会导致迷茫、彷徨、低落的情绪,如果父母无法认识到这一点,更多只能靠自己的“摸爬滚打”,增加对人对事的判断,这期间是会被按在地上摩擦。
老师这行业特殊在是与人打交道,还特殊在可以平等直接的对比人与人性格、秉性、思维方式之间巨大的差别,若是想要培养出一群有用的机器,工作远没有如此劳心劳神,费心费力。
教师表层和人打交道,实则与人性打交道,有时和“发育不完全”的十三四岁的人性过招,有时需要和年龄已到三四十岁的“看似发育完全“的家长过招,我在进入工作环境之前,是一个完全敏感,不太有抗打击能力的人,在工作了一年半后,觉得自己“粗糙”了一些,而这种粗糙是有赖于一些人把我的思想或价值观按在地上摩擦出来的“钝感力”,这种粗糙可以理解为“泼辣”或“粗野”,但敏感的神经依然是存在的。
从好的角度来看,也许这种“粗糙”的变化是成长,是想象中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在打架时产生的盾牌,但是作为教师,天生敏感也是一种天赋,这能让我可以很快的捕捉的对方的情绪,把一些问题解决在萌芽中。
敏感可以说是天赋但也是带来痛苦的一个因素,内心活动过于复杂会让自己时常处于纠结和挣扎的境地之下,不过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认识到这一点即为成长吧。
敏感的人如何增强自己的“钝感力”,应该要好好想清楚,哪些属于自己的事儿,别人的事儿,以及老天安排的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