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个坏毛病,即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对不想看到的,会选择视而不见。看多的希望房价继续涨,自己的投入不会落空。看空的希望调控继续变严,房价继续下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也必须承担对应的结果。
当我们看看社会钱的去处,看看实体经济的无力,你会发现,房价真正暴涨不是因为钱多了,而是因为钱没地方去,只能买房子了。
即使“逃离北上广”的口号一呼百应,此起彼伏,依然挡不住人们入驻北上广的独木桥上前赴后继的身影。
这里有什么好?让我们如此前赴后继?
连岳有篇文章提到
限购城市名单,基本等同于值得投资的城市地产名单,像上海这种超级严厉的,就是超级值得投资。
再不能同意更多了。
如果我们决定在这个城市生存,那我们就离不开房子,无论你是买房,还是租房,无论你是一套房,两套房或是无房。不管你关不关心房价,你事实上都是在这个市场内。
想要在一线城市置业,当然不容易,但也没你想象中那么难。
大部分人买下第一套房之后已经身无分文,并且负债累累,所以心理压力是比较大的。而且第一套房往往都买在郊区,上下班的交通时间可能比较长,这样来看生活质量确实不会太高。但是只要捱过最初艰难的一两年,生活品质就能逐步改善了。
但是这样的局面只限于三五年之内,因为如上一条所提到的,随着买房者资产的增加,他们将有更好的经济条件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从精神上来讲,人都是希望越过越好的。买了房的人越过越好,心理的满足感会慢慢增加,所以说,短期内不买房的人压力比较小,生活品质相对较高,但是从长远来看,生活品质却下降了,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北上深,买房的第一要务,是“先上车再说”——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先买第一套房子再说,日后不管房价是涨是跌,就都有了一个置换的基础。
孟子曾说过: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问题来了,现在调控这么严,我该买房吗?
其实,调控之时,才是你上车的最佳时机。
调控的目的从来都是防止房价“过快增长”,而非防止房价增长。如果不幸被调控,被限购,要相信调控不可能一直严厉下去
而调控的意义就是让刚需者上车。
在北上广深,如果你不是前几个等级的,靠父母买房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有的时候,甚至要两个家庭协力合作才行。这无关面子,这关于一个家庭对未来的投资,如果你坚信未来肯定收益大,为什么要纠结于面子,而放弃这个机会呢?这世上最后悔的事情之一,就是没有早点买房。
如果还是因为一些政策上的原因不能购买,那就努力工作,认真生活,为更好的自己做好准备。毕竟,人生还是要继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