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谁建了雷峰塔
主讲姜鹏
十国当中吴越这个政权,大致位置在今天浙江这一带。吴越的创始人可以追述到一个叫做钱镠的人。此人早年是贩卖私盐出身,后来在唐朝末年从军,一步一步成为地方军阀,占据了吴越地区。
钱镠和五代十国时期很多平民出身的军阀一样,得势以后,比较奢侈,爱炫耀。他成为吴越王以后,就让人在自己的老家修建豪宅,每次回家探亲的时候,排场都很大,前拥后簇,非常热闹。但是他爸爸钱宽不喜欢他这样。老人家每次听说儿子要回来了,连连避开,和钱镠躲得远远的。钱镠很纳闷,说爸你怎么这样呢,我现在有权势了,你怎么还和我疏远了呢。钱宽就说,我们这个家族,世世代代过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出现过像你这样坐拥荣华富贵的人。现在你是很风光,有很多人追随你,但是他们真的是因为尊敬你才追随你吗。你奢侈张扬、与民争利。我真怕有一天你倒了,整个家族都要跟着你遭殃。所以我还不如现在和你划分界限,离你远一点。钱镠听的时候,觉得父亲说的挺有道理,但是没过几天他就忘了,所以在他掌权时间,大兴土木,修建了不少宫殿,绝非一位节俭的掌权者。
可即便如此,有一些人还是认为钱镠是十国当中比较少见的贤君,因为和那些昏聩不堪的君主相比,钱镠还真做过不少值得一提的事。比如说,钱镠有一位非常宠爱的小妾,这个小妾姓郑,她的父亲犯了死罪。当时的大臣都给这个小妾的父亲求情,说看在郑氏的份儿上,您不说赦免她的父亲,但至少还是免除他的死罪吧。钱镠说那哪能行,我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妇人就败坏了纲纪法度呢,所以不仅当即下令处死郑氏的父亲,还把郑氏给休了。钱镠掌权期间,还做过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修筑钱塘江海塘。我们现在都知道,江浙一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但是在唐朝以前,钱塘江和扬子江之间,这一大片地区,沿海的都是盐塘,土地利用不起来,正是在钱镠掌权期间,下令修筑了海塘之后,阻止了海水的倒灌,沿海的田地才慢慢可以被利用起来,给这片地区在日后成为江南粮仓奠定了基础。
我们刚才介绍的郑氏是钱镠的小妾,那么钱镠的原配夫人是庄穆夫人吴氏,两个人非常恩爱。庄穆夫人每年寒食节的时候,必须要回家探亲,但是钱镠要留在中央处理政务,没办法陪庄穆夫人一起。每每到这个时候,钱镠就很思念自己的夫人,有一年,钱镠看见满园春色,不禁想起吴氏,就给她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很短,只有九个字,一句话。但是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在吴越这个政权当中,除了初代君主钱镠之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它最后一代君主,名字叫钱弘俶,这是钱镠的孙子。其实大家如果看五代十国的地图就知道,吴越这个政权的势力范围是比较小的,所以为了能在混乱的割据斗争中生存下去,吴越一直采取的都是依附政策,吴越的五代君主,任何一位都没有想过要称帝,后梁在的时候,他们向后梁称臣纳贡,等到后梁被后唐取代,他们又依附于后唐。等到975年,宋太祖赵匡胤消灭了南唐,十国当中,南方就只剩下吴越了。这个时候,吴越的末代君主钱弘俶没有做任何的抵抗,直接选择了纳土归宋,将吴越所有的土地和人民都献给了宋朝。你当然可以说,这是小国无可奈何的选择,钱弘俶他就是想抵抗也是以卵击石,根本抵抗不了。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钱氏家族的民本思想。初代君主钱镠生前就特别推崇民为社稷之本、民为贵,社稷次之的政治理念,他虽然有奢侈的一面,但是他几乎没有发动过什么战争,以至于后来苏轼就曾评价过,他说吴越的老百姓,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今不废,一幅安居乐业的和谐场面。等到末代君主钱弘俶的时候,他想起来爷爷钱镠的一句话,要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主,宜速归附。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下,当时生活在江浙地区的老百姓免除了战火之灾,江浙一带也以和平的方式融入到北宋的版图。
关于吴越,我们还有一个话题可以聊,就是宗教。大家知道佛教在我国历史上曾经遭受过四次重大打击,其中有两次时间比较早,发生在北魏和北周时期。还有两次就发生在晚唐五代,一个是唐武宗会昌灭佛,一个是后周世宗灭佛。当时在唐武宗、周世宗灭佛的背景下,北方的佛教遭受了比较严重的打击,而南方的佛教能够延续发展,和吴越国有很大的关系。吴越国的五代君主都推崇佛教,甚至把它定为国教。钱弘俶掌权的时候,大量招徕全国的名僧,请他们到杭州来(如招徕禅僧延寿到杭州),而且他还修建了大量的佛寺佛塔,咱们今天能看到的雷峰塔、六和塔、保俶塔,都是在那个时候修建起来的,灵隐寺也是在那个时候被重新拓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