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9

作者: 霞光倾城 | 来源:发表于2023-07-29 00:35 被阅读0次

    今天的经历跟伟华一样,一天都泡在U里。

    早晨的晨读时间,马宁老师带着我们一起读书。上线早了点,跟马宁老师一起散聊了会儿。看到马宁老师如此专注认真地听我说话,我也就打开了话匣子,跟她聊我最近的学习成长。正是因为马玲老师的聆听,不断到来的伙伴们的温暖陪伴,我变得敢于在人多的场合下说话了。那是我在工作中、生活中很少有的状况。就像世明老师后来在小组活动中说的那样,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U的场域力量就是这样强,总能让进入其中的人自然打开自我。

    晨读活动很成功,简单的check in后,马宁老师给我们分组,让大家就去读书。我早上读了第11章,于是就跟刘芬老师一起读第12章。虽然声带小结常常声音嘶哑,但在参加U的学习后,我的觉察力提高了,能在情绪激动声音变化时马上觉知,从而马上调整情绪。

    共读时,我首先读了20分钟。在此过程中,我一边读一边不断地跟文字链接,甚至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因为喜欢享受这个读书的过程,所以虽然嗓音在长时间朗读后有一点点变化,但整个过程中我的情绪是良好的,所以书也读得比较顺畅。在我读了20分钟左右时,跟我一组的刘芬老师特别贴心地打开了麦,接着往后读。

    这样的共读让我想到了新网师郝晓东博士的啃读法。在这样的工作中,我感觉到自己更专注读书的效率也高了很多。这也提示我,其实很多时候读书慢,是因为自己还不够专注,不够投入。同时我也想到了孩子们每天早晨的晨读。让某一个人长时间地读书,一定会觉得疲劳。所以,必须改进成都的读书方式,否则孩子会对读书失去兴趣。

    下午错过了U的甜点时光的开幕,但后半场还是赶上了吴虹校长的生命故事。吴校长一直是我们的带领者。每次给我们做生命故事时,她都退居在后面,把我们推上前台,让我们被更多人看见。她真的是一个宝藏式的领导者。为我们带来很多资源,却从不展示自己。今天有幸听到他的那么多故事,更加被她的勇气、她的教育情怀给感动到。

    晚上,小组的交流中,感受到伟华想带动团队共同成长的热情和困惑。其实像他这样的困惑,我也一直都有,不过在当时听她分享之后,我忽然就想到了这样三点:

    1.思维定势让团队成员的思维受限。伟华老师想将U里面学到的教练员圈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研活动中,结果却惨遭失败。这我也曾经遇到过,所以我认为是思维定势让所有的团队成员不能够很快地接受新的方法,进行教研活动。不是大家不配合,而是人们对一个新的东西的接纳必须经历一个过程。记得樊登老师在《可复制的领导力》中,曾经讲过一个例子:日本人在提出一个方案或者任务的时候,往往会重复5遍,直到执行者完全明白任务的要求为止。所以我觉得我们在组织一个活动时,也应该把活动要求不断重复,就像我们在教孩子学习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道理。有时候我们的方法对于有的学生来说是适合的,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也许并不合适。所以真正要改的是我们自己,只有我们把方法改过来,以适应这个孩子的方式来教学,也许效果就不一样了。

    2.停止下载模式,放下“应该”思维。也许作为组织者,看到活动不能成功时,情绪一定是不够好的。但我们也可以看到,组织者也许一直处于下载模式,所以思维也受限了。总认为这个好的东西给到别人,别人也应该能够接受并运用好。当活动出现故障时,我们如果能停止下载模式,放下“应该思维”,我相信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至少自己心里想着不难受。

    3.转向很重要。一旦能够觉知自己的情绪,走向U的底部,与事件的源头连接,自然流线就产生了,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就像早上马宁老师对我的指点一样:我们调转镜头,看向自己,有边界地共情,保护好自己为前提,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所以,总抱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去看待一件事,那就对自己不够好了。就像吴校那样的英雄人物,也在曾经引以为傲地不眠不休解决问题后明白,向正在生成的未来学习,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创造中解决问题不是很酷吗?

    所以,所有问题的核心是我们自己。当我们能够爱自己,就会成为本自具足的人,自然就有力量活在当下,有力量迎接不确定的未来,有力量领导团队成员共创共生。

    今晚的结晶,我是这样写的:一切问题都是关系问题。一切关系问题的根本在于“我”。向内探寻,守住本我,停止下载,穿过针眼,转向发展。

    相信每一位家人都能有勇气,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7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id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