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石出】
水落石出,出自宋朝著名诗人苏轼所著的《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书画家。他生性豪放,学识渊博,极富文采,在被贬黄州时曾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两篇传世之作《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水落石出”就是《后赤壁赋》中,描写江水山石的一句话。
一天夜晚,苏轼和他的两个朋友沐浴着凉爽的秋风,兴致勃勃地在城外散步。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使他们诗兴大发,朋友相聚,常叙友情,更使他们忘记了一切烦恼,他们和歌吟诗,畅所欲言,欢乐之至,难以形容。
苏轼本来是个好酒之人。心想:如果以酒助兴,加上小菜一碟,才不辜负这美好的夜景。刚好朋友说他这天傍晚网到了一条鱼,很像松江的鲈鱼,只缺少酒了。
于是苏轼急忙赶回家中,询问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多年的酒,说这就是供给他急需之用的,苏轼大喜过望,连连称谢,拿了酒,赶回到朋友中间,来到赤壁下的长江岸边,登上小舟,继续泛舟游玩。
这时,东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响,在万籁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岸边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岿然屹立,悬在山峰间的月亮显得更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就此显露了出来。
这次游玩之后,苏轼写出了著名的《后赤壁赋》。
后来,“水落石出”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事情经过调查研究和对证,终将真相大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