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哥叫郑五林。安排好家中事。
正月初八,离别妻儿,赶到省城,买好火车票。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手机电话不普及时,普通人的通讯工具是写信和发电报。
写信,让树林第二天在帝都接五哥不现实,只有给树林发个电报,什么车次的绿皮火车,什么时间到帝都。好让树林去车站接他。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10241/eea1c826a2e99e00.jpg)
五林有两个儿子。一对双胞胎。对于有家庭的男人五林,压力特别大。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压在他的身上。老婆只能在家带孩子,两个孩子才三岁。
郑五林来到出租屋,平时,只有一个人的出租屋,兄弟俩个人一起生活,多了欢声笑语和生活气息。更多的是让五林怎样在帝都开展生意。
早一年出来的树林,充当师傅,领着五林在自己供货的商场,走一遍。要注意哪些事项,要找有采购权限人。各家商场送货流程不同。
树林陪五林跑了三天。三天后,每天早上,吃过早饭,穿戴整齐。树林和五林各自背着皮包,包内有副食调料样品和报价单,独自坐地铁、乘公交,在帝都城内不停逛商场,逛副食调料柜台,寻问要不要供货。
每天晚上,回到出租屋,兄弟俩人一边烧晚饭,一边聊天。说说各自白天的见闻,兄弟俩遇到的困难,一起分析,想出对策,下次遇见这种情况,怎样解决。
这样平淡的日子,每天早晨抱着希望出门,晚上带着失望回来。
熬过一个月,树林成功签约一家商场生意,五林一家生意没找到。
这时候。五林怀疑自己是否有做生意的能力。一位有家室的男人,除自己在帝都的生活开支之外,家中老婆孩子嗷嗷待哺,孩子小,老婆一个人在家无法插田种地。一个人在家带两个孩子,偶尔婆婆帮忙带带孩子。
每个人,每个当下的痛,都是真实的,你经历过的所有人都会,你痛苦的别人也曾难以忍受。遇事,慢慢来,熬过去,是你的,总会有。
五林一边忧郁着,又舍不得放弃。只是苦恼时,跟弟弟聊聊天,疏通自己的烦闷。
好在弟弟用自己的例子,让他坚持三个月生意。因为有弟弟做自己坚强的后盾。第二天又打起精神来。
五林给自己的计划是跑三个月。但是真到了三个月的时候。一家商场生意都没签到。
放弃帝都这条路。回家也没有更好的出路,五林这几天的情绪低落到极点。为了挽留五林继续在帝都拼打。树林把自己仅有的供货四家商场,让出一家给五林供货。
供货人由树林改为五林。对这家供货商场,从仓库收货人员到采购以及付款人员都要办交接。
这家采购主管不同意换供货商。树林好话讲尽,他们是兄弟,保证以后送货质量不下降。
这位采购科长,姓谭,叫谭小永。三十岁左右。东北人,性格直爽。小谭的父亲是军官。五、六岁时,父亲调到北京,小谭母亲带他和弟弟俩人随军到北京,他几乎在北京长大。
兄弟俩人决定等待小谭下班时。跟踪他,然后找到他家所在的小区。买点礼物送给谭科长。让他通融通融这件事。
第二天,这位采购科长下班赶到小区门口,兄弟俩人拎着礼物在小区门口等待谭科长。
“谭科长,你家在这儿?”
“你们也住这儿吗?”谭科长感到惊喜。
兄弟俩把烟酒和水果递给谭科长。希望照顾照顾,能接受着五林的供货。
谭科长不接礼物,一番推辞之后。说道;“本来郑树林没有营业执照,给我们国营单位供货不符合条件。现在供货商少,
“加上郑树林供货副食调料,质量很好,老总同意”
“你们又换供货人,我无法向领导交待”
树林兄弟俩人,使出十八般武艺,他们从农村来帝都讨生活,也不容易,让谭科长同情他们。
谭科长也有自己难处,许多单位下岗,他也要保自己的工作,他也要养家。接了这份礼物,就要给人家办事。如果因这件事丢了工作,得不偿失。
此时,这份礼物如同烫手的山芋,作为当时,虽然是科长级别的小谭,经济条件并不好,拿些意外之财,填补自己贫乏的经济也急需要。
为了这份礼物,谭科长先不接收,第二天请示上级领导,同意更换供货人,他才回复树林。如果领导不同意更换,他就无能为力。
树林兄弟俩把礼物送给谭科长,这位谭科长无论如何不接受。谭科长也是正直人,不接受不义之财,办了实事才接受对方好处费。
在一般人思维中,请人办事,不接受礼物,这件事办成功的概率不高。同时,也说明这位办事人员,是位守规矩的人。
为了安抚五林的情绪,兄弟俩一周时间为这件事奔波。商场老总不同意更换供货商名字。
改不了供货商名字,兄弟俩内部来口头协议,这家商场由五林供货,结账时,树林去结账。前期账结清后,后期账由五林供货,货款归五林。
或许兄弟俩现在的生活不太顺利,只要他们能挺住,只要他们继续向前,任何事都有可能。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