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少有人走的路》:至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少有人走的路》:至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作者: 艳子微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0-04-13 01:19 被阅读0次

    前期导读:

    几乎每个人都有心理疾病,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逃避痛苦和问题是人类患上心理疾病的根源。

    心智成熟的最大挑战是直面痛苦,解决问题。

    我们靠什么走向心智成熟?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自律和爱

    自律是解决问题的最主要工具。爱是推动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爱是神秘的,爱究竟从何而来?

    再漫长的旅程也都有尽途,那心智旅程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这些问题正是本篇要解读的内容,源自本书“第三部分:成长与信仰”与“第四部分:恩典”。

    一、关于信仰与科学

    1.为什么要谈信仰?

    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就属于信仰的范畴。

    人的信仰都来自其文化环境,形成信仰的基本因素来自我们成长的家庭环境。

    前面谈到,爱的本质是拓展自我,而爱的风险之一,就是必须进入未知的领域。

    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信仰或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的认识。我们必须突破自我界限,涉足更广阔的领域,修正我们的地图。

    2.宗教就等于信仰吗?

    案例:

    一位叫凯西的姑娘,每天不停地祷告总是担心自己随时可能死去。

    “我的母亲很早就教导我,对天主教会不能有任何怀疑。“

    解析:

    凯茜的病例显示出宗教环境和心理疾病的密切关系。

    教会不是造成凯茜神经官能症的根本原因,宗教只不过是凯茜的母亲建立不合理权威的工具罢了。

    神父从不鼓励凯茜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自己的判断。对于教条可能产生的误导和过分苛刻的要求,教会从来不做任何考察和纠正。

    按照母亲和教会的价值观行事,一切变简单很多,自行去寻找人生的方向,显然需要经受更多的痛苦。

    凯茜沿袭的信仰和世界观,其实并不符合实际需要。

    她不能自行提出质疑,也不懂得独立思考,教会根本不能帮助她结合自身的情况去建立合适的信仰,将会只想让信徒们原封不动的继承上一代人的信仰观念。

    许多精神病学家和精神治疗医师把宗教视为撒旦,他们甚至认为宗教本身就是一种神经官能症,一种禁锢心灵的非理性观念。

    具有了怀疑一切的态度,我们就会意识到,笃信上帝并不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过分信仰上帝容易使我们更加教条,正是从这样的教条主义中曾产生过无数战争乃至各种迫害。

    我们看到的这是无知,迷信,教条和僵化,真正的信仰却少得可怜。

    事实证明,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上帝非但不是来生的期许,反而是今生的毒药。

    信仰上帝是否真的是一种疾病呢?它是否是一种特殊的移情现象呢?

    有时候我们便会大胆预言,认为上帝是人类心灵的幻想,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幻想,也许对于上帝的信仰,其实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变态,必须设法救治才行。

    患者的心理问题,常常与世界观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对于他们的治疗,就涉及对其世界观的纠正和调整。

    心理学家从现代科学出发与古老的宗教迷信进行较量,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福音,他们必须耗费时间和精力,帮助患者摆脱落后而臣服的宗教观念,使患者的心灵重获自由。

    我们应该摒弃的是信仰本身还是教条主义呢?

    很多人自认为笃信某种宗教,其实信仰的却是另一种东西。

    宗教分为很多种,信仰的层次也分为很多种,对于某些人而言,某些信仰可能具有危害性,另一些则未必有害,甚至可以造福民生。

    我们应该摒弃的是信仰本身还是教条主义呢?

    我们的心智可能很成熟,成熟到足以摆脱对上帝的信仰,与此同时,我们也可能成熟到去信仰上帝,及接受宗教信仰。

    3.科学就完全正确吗?

    科学家也是凡人,和普通人一样,他们在潜意识中也希望为最复杂的问题找到最简单明确的答案。

    科学家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意识到,像其他任何宗教一样,科学也可能流入教条主义。

    科学本身很容易成为一种文化偶像,我们也应保持怀疑的态度。

    科学家之所以会把洗澡水和婴儿一起泼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换了管窥症,没有看见那个婴儿,如果我们能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事物,就会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奇迹。

    4.小结

    对于别人交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归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意识与潜意识

    一个人的信仰与世界观,只有一小部分属于意识层面。多数患者无法见到自己的潜意识内容,以及对世界真正的看法和整体的观念。

    接下来,我们探讨意识与潜意识。

    1.为什么这世间会存在神奇的力量?

    案例:

    有一位35岁的商人,事业很成功,却因患上轻微的神经官能症而求助。

    患者原本是私生子,童年在贫民区度过。母亲是聋哑人,后交由三个家庭轮流抚养。15岁时由于脑动脉瘤造成血管破裂,身体出现局部瘫痪。17岁因打架而接受管教。出狱后成为一名仓库工人,后晋升为部门经理,结婚,自行创业,成为富商。

    解析:

    一般人童年时都遭到过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但是其中不少人成年后,事业都蒸蒸日上,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要强于他们的父母。

    世界上存在着某种神奇的力量,他们凭借我们所不了解的一整套机制,在冥冥之中影响着大多数人,使之安然度过难关,而且不致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我们的心智成熟会受到某种意识之外的力量帮助。

    我们人之所以具备爱的能力和成长的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恩典的接纳。

    人人都有机会与恩典不期而遇,但有的人在恩典降临时不懂得把握。他们对类似的好运不以为然,以为不值得小题大作,结果任凭大好的机遇从身边溜走。

    2.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

    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所有病症都属于心理疾病范畴即心理上首先出现问题,然后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失效。

    荣格创造出“潜意识的智慧”这一说法。心理疾病并非潜意识所致,而是意识层面的一种现象,或者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关联出现了问题。

    弗洛伊德发现,在很多患者的潜意识中都存在某种被压抑的欲望(主要是性的欲望)和愤怒,消极的情感不断积聚,使他们患上心理疾病,于是他得出结论,潜意识就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潜意识是一片神秘的领域,梦是它存在的最好证据。心理医生把梦的解析作为治疗的重要环节。

    人类有潜在的欲望和愤怒,这本身并不构成问题。只有当意识不愿面对这种情形,不愿承受处理消极情感造成的痛苦,宁可对其视而不见,甚至加以辩解和排斥时,才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虽然我们常常对潜意识不予理会,但它仍时刻渴望与我们对话,我们的言行足以暴露一切。我们经常说错话,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说漏嘴,我们在个人行为上犯的可笑的错误,也会揭示出潜意识与我们沟通的渴望。

    患者往往掩饰真相,拒绝承认弱点和不足,患者的潜意识却能挺身而出,站到心理医生一边。它追求的是坦诚,真实和开放,尽可能忠实交代患者的历史和过去。

    人们不经意间说出某些奇怪的话,做出异于平常的举动,原因各种各样,但往往是受到压抑的东西的一种自然流露,其中既包括消极的东西,也包括积极的东西。它们是客观而真实的,尽管我们可能不想公之于众。

    这些患者起初都试图隐瞒某些东西,但最终都泄露了秘密。他们真正想隐瞒的对象不是心理医生,而是他们自己。

    为在复杂的社会上获得生存,找到自己的位置,人人都带上了面具,因此意识塑造的自我,与潜意识中的自我,有时相差甚远。不过,意识的能力终归有限,常常让真实的自己暴露出来,不管如何掩饰,潜意识都会看清真相。要让心智成熟,我们需要聆听潜意识的声音,让意识中对自己的认识更接近真实的自己。为完成这一任务,我们通常要付出一生的努力。

    所有的心理疾病,其实是意识出了问题所致。我们之所以生病,其实是意识抗拒潜意识的智慧的结果……意识患了疾病,潜意识想给它进行治疗,意识就会与之发生冲突。

    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就是这样彼此渗透。观察与认知潜意识就成为我们一生的功课。上面谈到恩典的力量,是意识之外的力量,它来自潜意识。

    3.熵的进化与爱的进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肉体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但在人的一生中,心灵却可以不断进化乃至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换句话说,心灵可以始终生长发育下去,其能力可以与日俱增,直到死亡为止

    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会自然的从有序状态流向混乱状态。我们称之为“熵”。能量自然的从高处流向低处,使熵不断增加,这种自然倾向或许可以称为熵的力量。

    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断努力,而且必然是艰苦的过程,他必须与自然法则对抗,必须跟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背道而驰。

    熵的进化与爱的进化是两种对立的力量。

    我们习惯于走平坦的道路,害怕道路上荆棘遍布,在反抗自然法则的过程中,心灵需要同熵的力量对抗,就如同生物进化一样,我们的心灵克服了熵的力量,才一直成长到今天。尽管我们遭遇到各种阻力,尽管不是人人都能坚持,然而我们的心灵还是逐渐变得成熟而健康。

    我们之所以能够成长,在于持续的努力。我们之所以能够付出努力,是因为懂得自尊自爱。对自己的爱使我们愿意接受自律,对别人的爱让我们帮助他们去自我完善。自我完善的爱是一种典型的净化行为,具有生生不息的特征。在生物世界中,存在着永久而普遍的进化力量,体现在人类身上,就是具有人性的爱。它违反熵增的自然规律,是一种永远走向进步的神奇力量。

    4.懒惰与恐惧

    作者认为,基督教所谓原罪的概念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只能让人倒胃口。仅仅因为祖先偷吃善恶树的果实,每个孩子就应该跟着遭殃,世世代代都要受到诅咒。这是绝对无法认同的。

    作者认为,人们身上却有一种原罪叫“懒惰”,人人都有这种原罪。

    谈到爱的时候也强调过,心智的成熟需要通过努力来实现。不少人的爱是虚假的爱,因为他们不想承受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的痛苦。

    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

    亚当和夏娃没有去问上帝,为什么制定法律不允许他们偷吃苹果,其原因不是因为亚当和夏娃天生懒惰,而是他们内心的恐惧,他们不敢面对令人生畏的上帝,害怕上帝大发雷霆。

    自我完善意味着接受新的责任,作出新的承诺,发展新的关系,达到新的层次,经受更大的风险。

    我们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病态的,一个是健康的,一个走向生存,一个走向死亡。

    爱是懒惰的对立面。

    一般意义上的懒惰无非是消极地失去爱的能力。

    阻碍心智成熟的障碍就是懒惰,只要克服懒惰,其他阻力都能迎刃而解。

    5.政治的力量与心灵的力量

    世界上存在两种力量——政治的力量和心灵的力量。

    政治的力量就是以公开或隐秘的方式去强迫别人遵循自己的意愿,这种力量存在于权力之中。政治的力量与德行以及智慧无关。最愚蠢,最邪恶的人也可能成为地球的统治者。

    而心灵的力量就完全存在于人类心中,它和强迫控制别人的力量没有关系,拥有强大心灵力量的人,也完全可能是拥有万贯家财的富翁,也可能占据着领导者的地位;他们同样可能是穷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力。

    5.意识的成长

    我们将精神世界这一部分内容称为意识,所以心智的成熟也可界定为意识的成长或是意识的进化。

    想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就应经常自我反思,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界面。简而言之,我们的潜意识就是上帝,我们内心的上帝。

    心灵的力量不断集聚,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孤独感。

    在心智成熟的道路上,所有走在最前面的人,所有走得最远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种孤独。

    耶稣常因无人了解他而颇为沮丧。耶稣曾说过:“被召唤者众多,被选中者寥寥。”

    正因为随着意识不断成长,我们可以与上帝心灵相通,才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神交带给我们莫大的幸福,支撑我们鼓足勇气,忍耐孤独,踽踽独行。

    荣格把潜意识分为两种,一种是浅层次个人化的潜意识,另一种是在深层次属于全人类的集体潜意识。

    所以我们的潜意识根本不属于我们自己。换言之,它不是我们自己的潜意识,而是属于整个人类、全体生物乃至上帝的潜意识。

    “你听见风的声音,却不知他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我们的心智成熟到一定阶段就会更加谦逊和快乐。我们知道自己的智慧源自潜意识,我们的一切认知,莫不像流水一样,从潜意识的根源源而出。

    心智成熟的终极目标是天人合一,即个人与上帝应当具有相同程度的认识。既然潜意识就是我们的上帝,我们不妨这样假定心智成熟的目标:使意识达到上帝的境界,让整个人完全成为上帝。

    没有什么比成为人生的专家,熟知自己所做的事情,更让人感觉幸福的了。我们的心灵越是成熟,就越有可能成为人生的专家,感觉到与上帝心灵相通,我们会看清周遭的一切,熟悉个人行为的动机和后果。我们觉得心明眼亮甚至于同上帝一样全知全能,与上帝合二为一,意味着我们达到了至高境界。

    最后,再来整体梳理一下全书的主要脉络。

    几乎每个人都有心理疾病,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逃避痛苦和问题是人类患上心理疾病的根源。心智成熟的最大挑战是直面痛苦,解决问题。

    我们靠什么走向心智成熟?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自律和爱

    自律是解决问题的最主要工具。爱是推动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自律四个要点: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爱的定义: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一切以爱作为"幌子”,只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的心智成熟当一回事。其核心动机都只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已。而真爱的目的永远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出于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

    爱是神秘的。爱究竟从何而来?

    爱的本质是拓展自我,爱的风险之一就是必须进入未知的领域。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对人生的认知和了解就属于信仰的范畴。

    这里的信仰是广义的,并不意味着要相信神灵,加入某个信徒组织,举行某种宗教仪式。而是对世界的规律和本质的认知。

    一个人的信仰与世界观,只有一小部分属于意识层面,多数患者无法体验到自己的潜意识内容,以及对世界真正的看法和整体的观念。

    我们通向心智成熟的“少有人走的路上”,如果能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事物,就会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奇迹,带领我们走向心智成熟的终极之旅。

    爱的对立面是什么?

    自我完善意味着接受新的责任,作出新的承诺,发展新的关系,达到新的层次,经受更大的风险。

    懒惰爱的对立面,一般意义上的懒惰无非是消极的失去爱的能力。人的原罪是“懒惰”,而“懒惰”的潜意识是“恐惧”。

    潜意识存在某种被压抑的欲望,意识层面不愿面对,不愿承受。心理疾病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关联出现问题。

    因此要让心智成熟,我们就要聆听潜意识的声音。心智成熟的过程是指,意识在对潜意识的逐渐认同和融合中获得成长。

    再漫长的旅程也都有尽途,那心智旅程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内心潜意识就是我们的上帝。

    心智成熟的目标:使意识达到上帝的境界,使我们让整个人完全成为上帝。

    我们的心灵越是成熟,就越有可能成为人生的专家,感觉到与上帝心灵相通,与上帝合二为一。

    作者认为,心智成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性和神性的结合”,也就是“天人合一”。​

    到此,全书的梳理完毕。再作一个补充,试图解读本书主旨与作者经历的关系。

    前面提到,作者学过禅,并成为佛教徒,就不奇怪,作者将潜意识视作心灵的上帝。人要追求精神的至高境界,追求心智成熟,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求,与佛教人人皆可成佛,佛陀就是觉悟了的人,如出一辙。

    按我的理解,宗教无非分两类,人启与天启。追求的都是“道”,但方式不同。

    不同宗教都是“道”的载体,但“道”的具体指向也不同。

    一个是向外求,求上帝,求耶稣,求天堂,得“天道”。

    一个是向内求,求正念,求仁,求良知,得“人道”。

    天道在哪?在你的信念中。你信,则在你眼前;不信,则遥不可及。

    人道在哪?你以为近在体内,你以为最了解自己。其实,走向自我的心路一样很遥远。“认识自己”极可能是贯穿一生的命题。因为人的心灵,极易被贪欲,被世俗惯性所蒙蔽。

    于我而言,完全外求,太虚太玄;完全向内,也常感心不在焉。于是从二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之所谓“中庸之道”,或生命境界的无限圆润。

    一种介于“天启”与“人启”的中庸之道更适合自己。

    得天道,行人道,上行下达,立己立人,精神世界与世俗生活均衡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有人走的路》:至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kw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