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现在我们还可以努力,还有机会!即使晚一点儿,也无妨,至少应该先在路上。即使不刚刚好,但或许还来得及......
01
在一些历史剧中,偶尔能看到状元游街的盛大场面,特别是明清时期的,那叫一个热闹、喜庆:状元领榜眼、探花等诸进士拜谢皇恩后,到长安左门外张贴金榜处以及回家的路上,具体来说要前后经过太和门、午门、端门、承天门(现天安门) 到大明门(清为大清门),“手捧钦点皇圣诏,足跨金鞍朱集马,前呼后拥,锣鼓开路,欢声冒动,喜炮震天,遍街张灯结影”,那是真真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旗招展、人山人海。“春风得意马路埃,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一句道出天下多少士子的心声。此外,作为状元郎,很快的也会获得官职,或翰林院修撰,或著作郎、秘书郎,或掌修国史,或做天子侍讲,从此也就步入了仕途,开始了宦海沉浮荣辱的漫漫人生,也意味着光宗耀祖、荣归故里、迎娶白富美、登人生巅峰不再仅仅是梦想。
事实上,在中国科举史上,也曾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但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山东德州人)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而再仔细比对会发现:南宋录取进士占总人口比例为0.000647%,明代这个数据为0.000055%,清代更低为0.000031。如此低的录取比例,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一票难求、难如登天;但那些科举世家而言,总是人才辈出、喜报频频。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家庭教育,显而易见。
02
相比起科举时代,特别是随着自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不断扩招的教育改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其实已经处于一个阶层最容易上升的时代,至少理论上更广泛范围的大学毕业生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不可否认,现阶段每年的毕业生数量都很庞大,一部分或者相当一部分就业也确实不尽人意。于是,读书无用论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而且叫嚣一时。但是,若您也受到其影响,您是否静下心来想过:事实确实如此吗?
君不见:就业时工作层次、工资层次,一般不相同,特别是初次就业。什么原因所导致呢?一般而言,学历的不同是主因。虽然层次之间有交叉,但总的来讲:在同等条件下,学历高的人,平均工资一般高于学历低的人。而且,一张文凭,也是到那些行政事业单位、大公司等所谓的高大上的地儿应聘的入场劵,否则,可悲的是连入场的机会都没有。此外,即使上了大学,也依然可以选择做生意、当老板或者其他。我们所有的学习和努力,都不过是为了心中想要的生活;而受教育程度越高,最基本的,往往选择余地会越大,不是吗?
想象一下,假如,没上大学,农村的孩子,出路如何?主流还是要么回家继续老方式种地,要么加入打工一族(当然,再次说明:我绝对不是看不起农村,我也是生长于农村的。但是客观来说,目前农村的生产方式很多依然没有完全机械化,还是比较辛苦的);而城里的孩子,特别是源于一般家庭的,也会让父母为孩子的未来伤透脑筋。当然,这儿说的是根据统计规律的大数据而言,个别情况任何时间都有例外的。相反的,比如,近期的博士招聘比较热,仅观其待遇一项而言,一般年薪在二十万以上,最基本的保障家庭小康生活足矣。难道,这还不能说明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吗?“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亦或许有,古人诚不欺我也!甚者,一些久负盛名的家族能够传承久远,依靠的是什么?或是诗书传家,或是耕读传家等,归根结底,教育、文化仍是首功!即使是大家普遍认为较为轻松的娱乐行业,拼到最后,依然是文化!比如,《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仔细回想,有哪些节目更值得人不断回味的?沈腾应该是其中之一吧!因为,那是有文化、有情怀的积淀作为底蕴的!
03
更可怕的是,据报道,国外特别是美国的精英阶层们,这群“充满心机”而又高瞻远瞩的“有抱负阶层”,aspirational class,在现阶段已逐渐不用奢侈品炫富了,进而转变成了更高级的方式,比方说教育。它是无形的、长期的,不属于炫耀性甚至也不是物质层面上的消费,但也是最昂贵的,甚至包括普通中产都无法支付的。据统计,此阶层前1%的人群中,仅教育开销占家庭年收入的6%以上。我们可能会认为,6%的比例,那么小,但是,若乘以他们较为庞大的总收入呢,数据还会小吗?他们通过教育,在自己以及下一代周围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鸿沟,将他们与其他人彻底隔离开来。这种“隔离”非常微妙,可能平常看不见、摸不着,不同的两人或许穿着打扮不相上下,甚至普通中产、暴发户会看起来更加富贵,然而一旦开口说话等,很快会暴露自己的生活习惯,阶层之分高下立判。
更值得我们警醒的是,这群人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当下的中国,也不乏这样的“有抱负阶层”。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国的精英阶层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加入此队伍,培养出像川普之女、巴菲特之子这样的优秀继承人。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源于教育的功劳。
04
最可怕的是,当精英及其后代们已经放眼国际、悄然努力、加速超车时,我们很多人还沉浸在“读书无用论”等迷信中不能自拔,或自我安慰等仍感觉良好。
快醒醒吧!现阶段美国的社会制度已经相当完善,既定格局很难再被大幅度的改变;相比之下,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反而有更强的社会流动性、更多的机遇可能性,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更加公开透明的新时代。重视教育、加强学习、努力奋斗、不断提升,特别是对于一般家庭及其出身的子女而言,这是我们改变自身及家庭、乃至家族命运的最佳捷径。趁着现在我们还可以努力,还有机会!即使晚一点儿,也无妨,至少应该先在路上。即使不刚刚好,但或许还来得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