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170天早安问候。
命运究竟来自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与养育紧密相关,即生命初始到逐渐长大的时光里,我们是如何被养育的。
养育与被养育者之间,是容纳与被容纳的关系,养育者本身是充盈的还是匮乏的,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孩子的命运。
匮乏式养育表现一:情感索取与情感控制。
什么是情感索取及控制呢?有这样几方面特征。
首先,养育者情绪不稳定,易情绪化。
情绪化的养育者会被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触发强烈的情绪反应,这对孩子来说就像一颗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炸开。
这种情绪化里,主要有两种情绪:焦虑和恐惧。
在惊恐的状态里,养育者自身的情感需求或许是未被满足的,因此难以看见并照顾孩子的情绪,也会表现得较为控制,有着僵化的标准。
当养育者处于情感照料的低功能状态里时,孩子就会很谨慎,要时刻关注自己养育者的情绪状态,这种张力是很大的,孩子很难自如地发展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上就很难独立。这就形成了孩子与养育者的情感无边界。
试想一下,一个家里养育者易被小事激惹,家庭的氛围对孩子来说会是紧张危险的,孩子如同身上有很多坑洞,养育者情绪一不小心外溢,孩子身上的坑洞就会把涌过来的情绪接住。
孩子变成了容器要去安抚父母,这是非常沉重,难以负荷的体验。其次,情感控制的养育者,无法涵容情绪,对孩子投射过来的情绪会原路返回。
养育者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阿尔法功能,年幼的孩子有很多难以耐受的焦虑、恐惧需要投射给养育者,养育者要能接受住然后转化成孩子可以接受的情感体验后再返还给他。
而情感控制的养育者面对孩子的情绪即不接受,也不转化,会直愣愣地扔回去。
例如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出了点问题,很挫败地跟养育者说,结果养育者对他说:“你这个情商太低了,毫无技巧,这样肯定不行。”这就是没能转化原路扔回去了,把孩子打开的、想要交流的通道堵回去了。
最后是养育者将自己无法处理的情绪投射给孩子。这一点非常糟糕,因为孩子没有容纳的功能,这对孩子来说在情绪跟情感体验上是一种伤害。
非常容易焦虑的养育者,自身容易惊恐,可以想象他们容易把身边亲近的人当作容器来使用,尤其是孩子。
孩子无法容纳,承受养育者的情绪会有自身容器破裂的风险,导致种种问题发生,例如生病、躯体化、自伤自残等。
匮乏式养育表现二:冷漠与拒绝。
冷漠和拒绝最核心的部分是影响依恋关系的形成。
20世纪80年代,罗马尼亚很多新生孤儿被领养到英国和美国,当时孤儿院大概有10万婴幼儿,看护者数量远远不足,因此这些婴儿只能被满足基本吃喝拉撒,没有人能顾得上抱着他们喂奶,只能给这些婴儿奶瓶他们自己喝,更别提有人陪他们玩、互动等。
后来有跟踪研究了其中144位孤儿,他们都出现了三种问题:
注意力缺乏或多动、依恋障碍及准自闭症的行为。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僵化的躯体行为、吞咽困难、自我伤害或强迫性自慰等。
养育者对婴儿最初的照顾、情绪互动、沟通等能帮助婴儿建立依恋的关系,养育者作为一个稳定的依恋对象在那,能通过情绪互动对婴儿带来一些大脑刺激,这个刺激是很重要的,如果缺少了这样的刺激,就会导致病理性的问题。
但如果说这样的缺失已经存在了,也不用太过担心,想要改变这样的依恋模式有两个途径:
一个是一周两次的精神分析治疗,稳定持续个两年。
另外一个就是找到一个足够好的伴侣在一起至少5年,都能对依恋模式的改变带来帮助。
匮乏式养育表现三:贬损和打压
贬损和打压,和我们说的羞辱接近,是个常见的情形,本质上来讲已经是虐待了。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养育者无法欣赏孩子。
无法欣赏孩子,怎么看都觉得孩子身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毛病,长期处在这样一种被挑剔、被贬损、被打量的目光里,对孩子来说最大的残缺是无法建立自尊及自恋。
每个人都有原始自恋,需要从养育者处获得一种夸大的镜映。
例如,假设小婴儿是猫咪,它心里有一面镜子,养育者给他的镜映使他从镜子里看到自己是只小老虎,这种夸大的镜映对幼儿来说很重要,体会到掌控感、力量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
而如果养育者无法欣赏自己的孩子,可能会纠正孩子说你不是老虎,给ta的镜子里ta看见的是只猫咪,这个还算是好的情况,糟糕的情况是养育者把有小老虎的镜子摔碎,给孩子的镜子里是只耗子,让孩子认为:你不是小老虎,你也不是猫咪,你就是只耗子而已。
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挫败,并且会在很早就丧失了看到真实自己的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的自我认同是非常摇摆不定的,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价值,未来会活成一个低自尊的成年人。
为什么养育者会无法欣赏自己的孩子?这也是自我的投射,养育者对自己有很多攻击,价值感出不来,无法与孩子分化,无法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把自己的缺陷、低价值感投射给了孩子。孩子成为自己缺陷的一部分,自然就无法欣赏了。
如果你是遭遇匮乏式养育的孩子,能做些什么?
我想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和养育者的边界。
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首先需要去学习一些知识,虽然这不是最好的方式,但却是最简单的方式,多积累一些这样的知识,下一个阶段去有意识地形成一些认识,将这些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认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