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上晨练,看见有一片草地被踩成一条路,刚栽上的花也被踩坏了。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哎,这些居民真没有素质,旁边有路的,为什么不走修好的路,非要践踏草地?
但是,转换身份角色,我就是普通老百姓,想以最快的速度走到河边去,我会怎么走呢?
当然是抄小路走捷径啊。
多走几步不行吗?
不行!
你为什么不多修条路呢?
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怎么方便怎么来。
政府提倡的也是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但事实上,政府的供给和群众的需求有时候是对不上的。
所以,我们不应该责怪群众没素质,而应该反思自己工作没做好。
没有了解到群众的真实需求,没有根据群众的需求来设计和提供服务。
02
再比如,公共设施损坏了,我们该责怪群众没素质吗?
站在政府的角度,站在道德高度,这个理由让人无法辩驳。
但事实上,任何公共设施都有使用寿命,坏了就应该维修,维修的主体就应该是政府。
你可能会说,公共设施建设是通过招投标完成的,过了质保年限,维修需要重新走程序。
有没有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肯定是有的。
政府可在建设招投标的时候约定:公共设施坏了无条件维修。
通过建立良好的制度来保障,从而确保公共设施能正常使用。
然而,很多公共设施已经损坏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人维修。
可能相关部门路过的时候,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就是批评当地群众没素质,不懂得爱护,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作为政府部门,如果我们始终高高在上,拿着权威道德的标尺来衡量评价群众,其实是得不到群众认同的。
03
还有一种观点说,我们这个地方特殊,属于安置小区,群众素质低,地理环境有影响,无法做好相关服务,等等。
但是,特殊性中有普遍性。
有的安置小区,群众非常爱护周边环境,全力支持政府的工作,物业缴费率100%。
这其实是政府工作做的非常好,政府的供给和群众的需求匹配度高。
当居民的需求被看见、被满足的时候,居民就非常支持政府的工作。
居民也就从所谓的低素质变成了高素质。
最后的话
遇到问题,除了站在自己的角色角度来考虑外,还应当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
很多时候,你的高高在上和道德绑架,其实和对方的需求根本对不上。
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
作为政府部门,
我们需要做的是:
你以为的,也是我们以为的;
我们以为的,也是你以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