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应该是14岁,因为二七一十四。
高二接触了第一个哲学家周国平,因为他知道并喜欢上了尼采。在此之前,我没有接触过尼采,也不知道他和希特勒的联系,不知道国内当初对他的误解,所以更不知道周国平写的《尼采:在世纪转折点上》是为他正名。只是觉得在他笔下的尼采,有我想要的样子:聪明敏感,深刻孤独,狂妄洒脱,任性肆意。
是尼采对自己口味也好,还是挂在嘴上能装逼也罢,我认识并记住了这个男人。我想,这可能是我看待这个世界,认知这个世界的思想基调,是基石,是底子。哲学也成了我挂在嘴边的最多的词语。
这次主要是想说孤独,孤独这个事情。我解释不清楚这个词具体的意义,但是我大概知道孤独的意思。它曾经像是否能写出优秀文章一样,是我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精神生活的标准:在这个繁华虚妄的世界,你会不会孤独?在这个漫无边际的人生,你会不会孤独?面对着无法逃避的死亡与失去,你会不会孤独?后来才明白这么判断没什么意义,因为判断一个人本身就没有意义,生活推着你,就不会管你是否孤独;你鞭策着生活,就没有时间去孤独,即使孤独也无从开口。
“死亡像太阳一样不可直视”,而孤独就像隐匿在黑夜的吸血鬼。不能像称赞别的品质一样和人们大谈特谈,也不能像打招呼一样“嘿,你也孤独呐”去肆意闲聊。说出来的孤独,就像阳光下的吸血鬼消逝溃散,只能通过文字、眼神或感受,微笑致意,轻轻点头。这并不是一种坏的情绪,我也在恋爱,追剧,看动漫,认真学习,爱国,努力进步跑步。孤独于我,说是一种情绪倒不如说是一种认真:漫漫人生路,向死而生。
每天早晨起床洗刷,去培训班的路上都会有点开心甚至有点点兴奋,让我想起上初中时候总会莫名激动总觉得有什么好事要发生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流逝,脑袋里装了越来越多的东西,生活中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烦恼,但是那种莫名的感觉依旧让我开心。
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何况我今年才14岁 ( ^3^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