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正式从中国五百强的企业离职了。分享一点心得:
01
游戏给我的感悟
在进入这家企业之前,我在广告圈换过不少工作,从来没有像在这家企业一样,做了三年多。
整整八年的工作履历,我一直质问一个问题:
为什么青岛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到像谷歌、腾讯或者阿里、小米,哪怕百度一样?
我的同事、朋友,有的去了腾讯,有的去了阿里,有的还去了几年前红极一时的乐视。
因为顾及家庭,我不能。
那我为什么不能打造一个?
我在来这家企业之前,给自己设了一个目标:
三年,做到营销总监。 不到三年,目标达成。然后发现,再往上,再无机会。
这就像我刚毕业那会儿玩过的《三国无双7》——
我很喜欢司马懿的角色,于是选作谋臣。
可是,曹操这个天杀的,我想广纳贤才没有指标,我想攻打城镇他不允许。
于是,我一气之下改朝换代,然后统一了三国。
这个游戏的设定是: 你要么忠心耿耿,在权限范围内活动;你要么就独自闯出一片天地,可以最大限度逾越所有的权限。
很多年了,我还记得这个游戏。 同样的,记得亲戚说过:
我们温州人,从来不打工。即便打工,也是在锻炼能力、增长经验或者积累人脉。
我之前在星球分享过几种赚钱的模式——
当你发现工作除了只是一份工作,给不到任何附加价值的时候,你需要做一个决策。
02
有关抉择的考虑
年前时说过公司在成立,其实年后我们马上就接了项目。
只是规模不大,还不足以庆贺。
我相信王煜全在年中总结时说的:
大家订阅《全球创新260讲》主要目的不应该是把它当做荐股节目(和星球同理),应该是培养自己未来的眼光。
你现在拥有的这点钱——十万、二十万,翻个一倍两倍也不过就是二十万、四十万,连套房子都买不起!
而在未来,你可能拥有更大的资金。
即便没有,至少你会因为拥有这种战略眼光,看到能给你带来更大资金的机会。
有个定论我还是相信的——
你30岁之前赚到的所有的钱,可能远远不及你30岁之后一年赚得多。
从0到1,不在于你有多努力,而在于你选择了去0还是1的机会。
这个社会,没有怀才不遇。
尽早找到你的核心竞争力,培养ta,锤炼ta,打磨ta,最终锻炼出一技之长,用你的深度作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木桶理论)——
要么,成长为企业骨干;要么,出来打下一片自己的天地。
03
互联网信息时代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太容易被很多嘈杂的信息干扰:
你赚了几万块,高兴得合不拢嘴,那边说00后已经月入十万;
你做生意赔了几万块,难过得捶足顿胸,那边又说农民工没钱回家过年。
其实,我想问:
你自己的生活,需要反反复复跟别人确认或者对比,才能好过吗?
并不需要。
人这一生,最终是成就自己,然后成就家人,最终成就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人。
没有定力,方寸必乱。
股市的消息太多了,因为拆迁、比特币等等富甲一方的消息太多了。
小概率事件在你的世界变成了大可能。
但你一味跟风的同时,有没有想想自己——
真实的自己,想要什么?
巴菲特说过的“硕鼠效应”,可以百度一下看看。
04
你或许并不知道自己的潜力
我直到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肖申克救赎》的图片,才知道原来那么多人都觉得我还不错:
一个同事说,你应该有更大的空间;
杜蕾斯的运营人员说,企业里唯一拥有现代思维marketing竟然走了!
还有很多人回复道,修成正果……
我忽然明白了一个词,叫做“换道超车”。
之前,分享过傅盛对《三体》的文章(公众号回复:傅盛,可以看) 其实是一个意思,只是理解得更为透彻:
当你从对方的感受考虑时,说明你具有同理心,你的情商提升了;
当你从对方的立场考虑时,说明你拥有基本的商业逻辑和道德,你的智商在线;
当你不仅仅从当前事务的角度考虑,又能从战略角度考虑时,说明你具有战略思维和长远视角;
当你不仅仅从以上角度考虑,可以完全换到另外一种身份设身处地思考全盘时,你已经在思路上完成了“降维打击”和“换道超车”。
如阿里巴巴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所说,未来能超过BAT的不在于可以预见的领域,而在于我们现在看不到的领域。
你要相信,当你拥有了一个非凡的想法时,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会认可——
这不可能!
这太吓人了!
这是离经叛道!
你要坚信,想想苹果的“Think Different”。
历史上,所有的革命,都是打破了旧时代的规则。而新革命的道路,都是用预测、推理和实践,淌出一条血河!
最后,我很欣赏《肖申克的救赎》中那句话:
You know some birds are no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以上,与君共勉!
走的时候,发了一条朋友圈——
不知怀念,何来感伤?
反倒尽是未来无限可能的惊喜!
关注乘枫破浪公众号,更多文章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