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本知识点的确定问题
基本知识点是历史学科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基本史实、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基本概念等内容。在考试测量中,基本知识点起到双重作用。基本知识点作用一体现在其本身就是考查的对象,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是考试测量的内容之一;基本知识点的作用二是它承担着能力考查的重任。尽管考试侧重于强调能力的考查,并不完全依托于所学知识点,但是必要的知识点在考试测量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
教学大纲时代基本知识点的确定主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于基本知识点的把握并不困难。因为教学大纲既有教学要点,也有内容概述,比较详细地囊括了基本知识点,再加上当时教材对基本知识点进一步具体化的阐述,所以当时在高考复习中对基本知识点的总结和概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新课标取代教学大纲后,基本知识点就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着中学历史教材一标多本的出现,不同版本教材与教材之间基本知识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少基本知识点相差甚远,如果依然按照以往以使用的教材为准来确定,势必会因为不同区域使用教材不同导致无法适应全国甚至全省统一考试的需要。各种教材都是按照新课标编写的,理论上基本知识点的确定应该遵循新课标,而不是具体教材,但由于新课标只有学习要点,没有以往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要,导致基本知识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教材进入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时代,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显得更加困难。由于是纲要,教材中一些内容和专题高度概括,这就使得教材中涵盖的知识点有时不足以应对高考对该知识点的考查。比如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0页中只讲到了“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但2022年全国乙卷第31题就需要考生有关于该知识点的全面认识。该试题是通过呈现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的柱状图,让学生获取从1978—1986年从事工(商、运等)业的比重明显提高这一信息,再通过所学的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这一已学知识进行加工,能认识到1986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这一结论。要解答该题,需要考生借助原来岳麓版必修二教材第17课《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点才能理解这道题。
因此,部编版时代,确定学科的基本知识点是相对困难的,也是必要的。对于考试测量也同样面临一个判断:到底哪些知识可以考查,哪些知识不能纳入考查范围。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进行高三一轮复习时,其对基本知识点的取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其水平的高低。因为他取舍的功力一定是基于其多年对高考题研究的基础上而得出的。反之有的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最终导致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