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平凡无奇,双足却踏遍恒河两岸的释尊,面对各类心性的众生,而能无缘大慈的忍辱负重,这样的弘法利生,更显出佛陀作为一个大觉者的伟大!这是何等的安忍与胸襟!
命浊,是众生寿命缩短;烦恼浊,是众生多贪嗔痴等诸烦恼的盛起;劫浊,是指世间到了污浊的时代,灾害频繁,资源枯竭,饥馑、疫病、战争等恶业兴起;众生浊,是指众生资质下劣,福报差。人间果报渐衰,众生心钝体弱,苦多福少;见浊,是指众生多邪见,邪见、恶见盛行。
大家在山上听法,要建立在法的基础上,不要在人情世故上。若在人情世故上去理解,很多内容会偏差,以至于巩固我执我见,与自己的生死而无益。特别是法,法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里面没有人情在。
“句味炽燃”,句味,是文字与词句,炽燃,就是火烧的逼迫。就是相关的佛学论文很多,类似的佛法概念杂乱。佛法的言论很多,但这些佛法的言论,将律为非律,非律为律,法为非法,非法为法,把整个佛法都颠倒了。以无常为常,以无我为我,以苦空的生命现象非要寻求一个常乐永恒的地方。这都是众生的颠倒,佛弟子若也跟着这样人云亦云,则是佛法的悲哀,佛教的灭亡!
五法就是:若比丘于大师所,若法、若学、若随顺教、若诸梵行大师所称赞者。1、大师,2、法,3、学,4、随顺教,5、所赞之梵行人,都不敬重供养,为之正法沉没五因缘。
这里的“下意供养”,需要值得我们的注意。四事供养导师,是需要虔诚恭敬的心,是需要下意供养,谦虚低位的心进行供养,而不是凭借着自己有权、有势,以为自己付出很多,仗着这些骄慢无理。还自以为功德很大,实际上早已失去了供养的本意。
有五种因缘,会使如来的法与律不沉没、不忘失、不退转。是哪五种呢?如比丘在于大师处,第一是大师;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或是对于法,法是二;或是学,这是三,或是随顺教,是四;或诸梵行大师所称叹的人,这是五;都能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
应当要这样而学:在于大师之处,应当修习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或是法,或是学,或是随顺教,或是诸梵行,为大师所赞叹的人,都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
法是怎么灭的呢?法就是这么灭的!经上的五种原因大家要认识清楚:第一是大师,大师就是善知识,亲近善知识目的是为了学法。第二是法,能引领众生解脱的法。第三是学,是多闻熏习。第四,要随顺教,身心柔软,要信受大师,听随大师的指教。第五,是世尊所赞叹的梵行人。
世尊所赞叹的梵行人是什么?是僧。就是用生命去迈向解脱的人,希求离欲的人。所以,这里讲五种因缘,就是亲近善知识、多闻熏习、如理思维,最后要法随法行。你要学,还要随顺教,还有对僧要赞叹、恭敬。
那什么叫像法?一定要清楚,不要给自己找理由,像法就不是佛法,就是外道。外道就是外道,要承认是外道,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像法出世时正法即灭。作为佛陀的圣弟子们,需要努力践行世尊的教法,以自己的努力与弘传,令正法久住,慧灯长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