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作者: 普罗米修斯_fce8 | 来源:发表于2017-12-30 06:10 被阅读40次
如梦令

《如梦令》宋苏轼词注: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盖因此词中有“如梦。如梦。”叠句也。周邦彦又因此词首句,改名《宴桃源》。沈会宗词有“不见。不见。”叠句,名《不见》。张辑词有“比著梅花谁瘦”句,名《比梅》。《梅苑》词名《古记》。《鸣鹤馀音》词名《无梦令》。魏泰双调词名《如意令》。

曾宴桃源深洞。

中仄中平中仄韻

一曲舞鸾歌凤。

中仄中平中仄韻

长记别伊时,

中仄仄平平句

和泪出门相送。

中仄中平中仄韻

如梦。

中仄韻

如梦。

中仄疊

残月落花烟重。

中仄中平中仄韻

本词格例词(作者/后唐庄宗)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第五、六句例用叠句。若《梅苑》、《鸣鹤馀音》词皆变体也。 按白居易词首句“前度小花静院”,“静”字仄声。沈会宗词第五、六句“不见。不见。”,两“不”字俱仄声。白词第七句“记取钗横鬓乱”,“鬓”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其馀悉参后词。 又按苏轼词第三句“唤起百舌儿”,“舌”字入声,宋元人此字从无用仄声者,当是以入作平,不可泛用上去声字。

其实一说到《如梦令》,最让我们想到的就是李清照仅存的两阕《如梦令》。

一.《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如梦令 》还有押平韵的,仅有宋朝吴文英一阕,无其他词例。

秋千争闹粉墙。

平平平仄仄平韻

閒看燕紫莺黄。

平平仄仄平平韻

啼到绿阴处,

平仄仄平仄句

唤回浪子閒忙。

仄平仄仄平平韻

春光。

平平韻

春光。

平平疊

正是拾翠寻芳。

仄仄仄仄平平韻

如梦令

【如梦令】

文/普罗米修斯

醉日即将偷躲,抚浪伴沙而卧。海燕舞天涯,

留下红霞胜火。归么?归么?沉醉梦中的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梦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xe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