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奇葩说的说观众,
摆在自己面前明明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可是觉得他们都有道理啊,自己反复横挑。
每次自己在反思的时候,发现让自己懊悔的失误,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守住自己的底线,
每次当我觉得下次一定注意的时候,
每次当我觉得这事就算触及了底线也没啥大不了的时候,
在不久的将来我都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然后我还要想办法找一个其他的原因证明不是我的错,从而对这个世界充满抱怨,为什么是我?
到底是什么让我出现了问题,为什么我每次做决定的时候都是犹犹豫豫,脑袋里总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告诉应该怎么做,
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一样,所以对待信息处理的结果也不一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菜品实在太次,米其林三星的主厨也不能“起死回生”。
前一阵我特别喜欢看抖音上的电影解说,90分钟的电影我只要5分钟左右就能知道大概,60分钟的美剧,我只要3分钟就能扫过,
短视频的逻辑是让用户不断对下一条充满期待,上用户上瘾,上瘾的前提是可以让人分泌多巴胺,多巴胺的刺激效用会逐渐衰减,只能不停的制造更刺激、爽的点,
一部电影是一个导演一生的缩影,90分钟里当然有高潮,但没有波谷的周期只会让人更加偏激,白白浪费一部电影。
每个人对信息的处理方式,是根据自己的认知的,别人的嚼过的菜有什么味道呢,
生活工作里,我有太多看不惯的人,觉得他们就是走了狗屎运才会这样,觉得他们一无是处,
事实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每个人能够走到一定的位置,绝对有过人之处,
如果我不能看见他们身上“的”好,那我活该活成现在这个样子吧。
润总提到自己是须鲸式的学习,这跟看见别人“的”好一样,我应该去吸收我能吸收的一切, 三人行嘛,在概率上,我吸收的越多,越可能找到对自己有益的知识。
如果我输入给大脑的都是垃圾,可想而知,我输出的能是什么好东西呢
一个人不可能赚到他认知之外的钱,否则他会凭实力亏掉的。
我的认知就是我的过滤器,
2020年了,这个时代信息必然爆炸、过载,所以很多”商人“必然会包装他们的知识,让更多人的关注到自己,而我的时间只有24小时,时间具有排他性,我花30分钟看了“垃圾”内容,这30分钟是不可再生,是不可能同时看别的内容的。
过滤器是什么规格呢?
当然我一定要有筛选的能力,知道什么知识对自己更有用,什么知识在未来对自己最有用,知识把正确的事做了,绝对比把事做正确了要有意义的多,
从身边的环境开始,
找到靠谱的人,过滤掉不靠谱的人,我们一生过客太多,不要舍不得,近朱者赤,
人都是群居动物,找到一个好的环境,可以懂理说理的环境,学习的路上最怕孤独,没有反馈
找到润总这样的牛人,他们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会格外审视自己的文章,
接受反对的观点,思考背后的逻辑和心理,
不停的清空过去的自己,同样的判断,自己一年之后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观点,
让自己的大脑像电脑一样,小步快跑的升级软件,定期清空自我的升级硬件。
请你相信我说的每一句都是错的
刘润·进化岛·每日思考
第四季,剩者为王
题目:
留下你思想的足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