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yíng)”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至此,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圆明园青铜“虎鎣”终于重回祖国的怀抱。(央视新闻)
尽管“国宝”虎瑩重回祖国怀抱,但是相信很多人还是对“虎瑩”这个青铜器还很不了解,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虎瑩”的来龙去脉。
“虎蓥”为西周晚期的文物,其主要用于祭祀,它的历史还是很长的,距今约3000年。原本是清朝皇室的藏品,在19世纪,英国洗劫圆明园时,“虎瑩”被英国海军上校Harry Lewis Evans掠走。Harry Lewis Evans在和家人的信件中详细地阐述了他参与洗劫圆明园然后获得青铜器等珍贵文物的过程,这些信函与文物一起被发现。
“虎鎣”名称的由来,主要依据是流管上的卧虎造型,据文字和史料记载,目前存世的“虎鎣”仅有8件,可想而知,这是多么珍贵的一件宝物了。
今天既然谈到了“虎瑩”,相信很多人看到“瑩”这个字不知道怎么读,毕竟华夏文明五千年,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不认识很正常,那么小编就做个青铜器生僻字的大集锦,不仅可以认字还可以欣赏一下“国宝”。
1.青铜鬲(lì), 鬲象形字,金文字形,象饮食器具形。(用作国名和姓时念gé)鬲作为一种汉族古代煮饭用的炊器,(念作lì),有陶制鬲和青铜鬲。青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青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
2.青铜甗(yǎn)。古代汉族的饪食器和礼器。流行于商至汉代,造型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称为甑,甑底是一有穿孔的箅,以利于代出图的青铜器已经达到千件之多,这是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间可烧火加热。
3.青铜卣(yǒu)是古代盛酒器,商代及西周时期比较盛行。此卣盖内和器底皆有十字铭文“公作宝尊彝,其孙子永用”。
4.铜簋(guǐ),是盛放已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很似现在的饭碗。其基本形制为敞口,圆腹,圈足,无耳或二耳。但在不同的时期又出现和流行过三耳簋、方簋、弇口簋、四耳簋、方座簋、三足簋等。簋是重要的礼器,在商周时代它同样是象征贵族身份高低的指示物。
5.青铜罍(léi)是汉族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
6.青铜簠(fǔ)。盛食器,礼器。盛行于西周末至春秋初。长方形,有盖,盖与器身造型相同而略浅,也有四足,其盖功能类盨盖。
7.青铜匜 (yí )。古代一种盛水洗手的用具。 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
8.青铜盉(hé)盉是汉族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