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阅读记录。来自《超级父母时间管理术》,本篇内容关键词为“预告”。
预告,这个词在本书中出现的次数极其频繁。
作为一本倡导为人父母做好时间管理,并以“有时间,是我们爱孩子的底气”为口号的母婴类书。如此大力倡导“预告”,可见预告究竟在父母和孩子的时间管理中有多重要。
我们都知道,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一个没有心理问题,健康积极有完整自我和自尊的孩子。这样一个有内在稳定自我的孩子,比上了北大然后杀人,上了常春藤然后自杀,从哈佛毕业然后因为重度躁郁或者抑郁而反复在药物间迷失自我,终其一生也无法实现亲密关系的建立重要的多。(当然我夸大了,但北大校心理咨询室和常春藤20年教师都出过相关主题的书,呼吁家长关注教育的重心在内而不在外。)
而培养一个孩子的完整自我和自尊,预告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提供孩子可预见性。
可预见性是指,从即刻开始每一个步骤行为可能的变化都告诉孩子。哪怕他还不会说话,或者你认为他根本听不懂。
场景:
宝宝在床上突然哭起来了,他不安的扭动屁股,哭声很烦躁。催你快点来帮他舒服一点。你闻声轻柔的回应他:怎么了小宝贝?
一边温柔的说“妈妈来看看你发生了什么好吗?”一边走近,查看他的体温,衣服,于是发现是该换尿布了。
这个时候你握着他的小手做一个特定的动作,同时和他说:小可爱要换尿布啦~妈妈帮你去拿一下新的尿不湿~一会我们就把旧的换下来好吗?
“来~屁股抬起来,非常好~我们把尿不湿换上去咯~现在贴起来。有没有太紧不舒服呀~喔没有~好棒喔。现在舒服了~”,然后再握着他的手再做一次特定的动作。宣告你会陪他一会或者即将离开。
在这个场景里。婴儿并没有台词。
通过妈妈的自问自答和自己加台词,听的人即使眼前没有任何画面,也能知道事情大概进展到哪一步了。接下来会如何。
这就是可预见性。
即使婴儿完全听不懂,或者你怀疑他根本就嫌弃你烦(当然不会啦),但几个月之后,你会发现每次你给他换纸尿布的时候,他居然都会用力挺起屁股配合你的动作。
作为从小机会没有机会观看大人如何护理孩子的我们独生一代。
甚至可能从小到大都以为最理想的生活就是把换尿布这种琐事外包给保姆,然后我们自己负责美美的,带孩子读读书,唱唱歌就好的新一代父母。
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这些“语言”“预告”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换一个完全不同的场景对比一下:
宝宝在床上哭起来了。在外面看电视的大人“啧”一声,抱怨一句“又哭了”。然后闷不吭声继续把关键剧情看完,由着孩子哭一阵子。然后趁着广告快步走近宝宝。开始尽快换上纸尿布,好回去继续看电视。皇后马上就要搬石头砸脚被打脸了,这么爽的剧情不能错失!
从宝宝的角度来说,他感受到自己很难受,希望有人帮助。但是哭了以后换来的是抱怨的声音,而且他哭了好一会都没有人理他。紧接着就听见急匆匆的声音冲着自己而来,他很惶恐,不知道那是什么声音。然后就发现自己下身一凉,双脚被什么抓住吊起来了,屁股下本来暖暖的垫布被抽走了,换了一块凉凉的,他有点害怕。但是这个世界什么回应都没有。就这样,他很快又被晾着了。这个无声的难以预估会发生什么的世界,让他害怕。他在惶恐和惊忧中睡着了。
这两个场景中,婴儿长此以往,在每天十次换尿布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什么呢?是我很重要,有人照顾我,我很安全,大家都爱我,我喜欢这里吗?
书上说,父母表达对孩子的爱,不仅仅是对学习的要求、对买衣服和玩具的首肯,对阅读和兴趣班的大量砸钱。而也应该包括日常琐事中付出的时间、耐心、语言上的预告。
比起保姆式的1分钟换完尿布。从回应到一点一点预告,再到陪同入睡甚至抱起来安抚,都是需要更多的时间的。但这份时间的付出值得。
为什么可预见性这么重要?书中举了两个例子。是两个孤儿院的故事。在一个故事里,护士照顾孩子尽可能高效,尽可能快。而在另一个故事里,护士们对待孩子极尽温柔耐心,连“抱起来”这么简单的动作,都需要划分成13个步骤。
故事一:
罗马尼亚曾经经历过强制生育和禁止堕胎的时期。当政府倒台(1989年),大量的婴儿被送到孤儿院。美国为拯救这些婴儿启动了一个大型早期干预计划。一批经济有余裕的美国家庭到罗马尼亚领养这些孤儿,他们给予爱和家庭,给予医生的辅导和干预。给最好的物质保障。但这群孩子日后依然大量被精神分裂所困。无法正常组建家庭幸福生活。
故事二:
在匈牙利,一名医生 皮克勒 受政府委托,设立了洛克齐孤儿院接收二战中无依无靠的新生儿。孤儿院要求所有护士必须微笑、耐心、温柔。按规则一一把所有事对孩子们进行预告。就连把婴儿抱起来这个一秒钟的动作都能拆分出十几个步骤。对不会说话的婴儿,也会在清晨给他们红色和蓝色的两件衣服由孩子自己选择。当教孩子穿袜子时。即使孩子们总是不会且分不清穿法,花上十几二十分钟穿一支袜子,护士们也不会责备、催促或者包办。
一项跟踪这些孩子的大型长期研究显示,洛克齐孤儿院的这批孩子成年后不仅基本没有心理障碍,还能正常读书,结婚,组建家庭。个人生活与常人无异。洛克齐孤儿院后更名为 皮克勒研究中心。
预告、预告、再预告。
简单的预告带来的可预见性,可以带来的变化多令人震惊啊。
身为父母,我不仅要想我自己:
我允许孩子花10分钟、20分钟穿一只脚的袜子吗?我不会着急催促,甚至包办和责备他笨吗?
我会在把孩子抱起来、亲亲孩子前预告:“我要开始抱你了”、“我可以亲亲你”吗?
我们会容许自己慢下来、慢下来,慢下来等孩子,好好允许他按自己节奏来吗?
在这之前,我都是怎么说的?
不行啊,这样太慢了,我没时间。
其实并不是我们没时间,而是我们没有能力好好安排好时间。就牺牲孩子为我们让步。
所以父母的时间管理能力,就是父母表达爱的能力的基石。
这个观点的确没错。
“时间不等人,但我们可以等孩子。”
预告|《超级父母时间管理术》 预告|《超级父母时间管理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