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锦衣之下》中陆绎在审春喜班班主时冷冷地说的一段话,大致意思就是说唱戏的在舞台上演绎着人生万千,世事无常,无非就是劝化世人遵守仁义礼信。但做戏到底是做戏,久而久之,很容易让人分不清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在现实生活中也会自然入戏,彻底忘记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我们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尽快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演员要进入到饰演的角色中去,忘了自我,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人物角色的自然流露,那么Ta的塑造就是成功的了。一位教师一位师范生你走上工作岗位,就要迅速进入到教师、亦师亦友的角色中,严师占比百分70,其他有部分柔和一些的东西中和一下,那么你的班级也是有序有效的。一个警察你步入到岗位中,你自然就会有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你嫉恶如仇,除暴安良……找到职业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入戏。
但如果跳不出职业附带的权威与威仪,一直端着,出不了戏,对生活可没有多大的益处。
做公众人物好啊,因为一段文字、一首歌、一个角色被那么多人喜欢、崇拜、簇拥着,捧在云端,出入讲排场,受不得冷落,如果昏昏然忘了脚下的土地,不能很快很好地将自己从光环中剥离出来,迅速出戏,只怕很快无法超越感、灵感枯竭感就会牢牢抓住你,让你备受痛苦。老师如果不能从班级教学和管理中抽出身来,做做其他身份,这家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孩子不亲常有被比较压力,家里条条框框规矩多,逢人就语重心长地说教,绝对理智还常有理……
所以啊,每个人都应该有脱下职业身份带来的影响的那份清醒,入戏出戏能自由切换,常常向内寻求自我,保持初心,不为外所役,那这种人生应该就不错了。
当然了那种始终把万千角色都演绎成“我”的人,根本都不入我所讨论的范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