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给学生讲过一个心酸的笑话。我在大街上看见过穿着我们学校校服的大娘,而且不止一位,我在不同的地方见过不同的妇女穿着我们的校服。
学生笑完陷入沉思。
不是我们的校服质量好,穿了三年还没穿烂,父母接着穿。而是挣钱不容易,当妈妈的有多久没舍得买新衣服了?
我小时候有个说法叫“拾落(la)”,就是别人不穿的衣服拿过来自己穿。我就是这样“拾落”长大的,所以今天对穿校服的妈妈感同身受。
“拾落”就是自给自足的形式,现在有一个高档的名字叫“旧衣回收”。
“旧衣回收”的终点是哪里?
需要帮助的人!
从经济的角度说就是没有购买力的人。
你们有没有见过:
身边的人依然有穿着六十年代草绿服装的人。
身边的长辈依然很多穿着印有广告的衣服:宣传化肥的、电器的、电动车的…
为什么?无非是不用花钱。
我之前写过一个我和学生家长的故事。
班里学生违纪,我叫来家长询问情况。这是第一次见面,学生家长很重视。
我从哪里看得出重视呢?
从全新的衣着。
学生爸爸穿着崭新的皮鞋,不过我很难过。逛过农村集市的朋友会了解,地摊上卖的二三十块钱的皮鞋有一股强烈的橡胶塑料味,而且底子很硬,对脚不好。
学生家庭条件不好,学生却选择躺平,能不难过吗?
同时,生产劣质产品和自给自足相比,是退步。
![](https://img.haomeiwen.com/i28503452/386fec3aa7e616d1.jpg)
贰
古代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说白了就是老百姓穷,没有购买力,吃穿用基本都是自己动手做。
到了近代,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取得一系列特权,但是英国工厂机器生产的优质棉布依然卖不动。
英国人认为开放的港口还是太少。
殊不知,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作祟。说白了,老百姓没钱。
后来英国机器生产的棉布为什么慢慢的取代了中国手工生产的粗布?
价格便宜!
以价格战击退了本土粗布。不仅价格低,而且物美价廉。
但是,这说的基本都是城市。广大的农村地区依然还是自给自足。
自给自足的原因无非三个:一个是商品少,买不到;一个是买不起;还有一个就是啥都有。
叁
我带着妈妈去市场买衣服,妈妈挑到喜欢的衣服后,一问价格“太贵”,坚决不要。
逛了一圈,发现价格都差不多。
最后服务员推荐了一件衣服,妈妈一听价格便宜,就说行。
我们明显看出妈妈不是很喜欢,我们也不喜欢这个款式,便决定再看看。
最终,媳妇调了一件款式好看,价格还能接受的外套。
妈妈这一辈子吃了太多苦,会过,不舍得花钱。
会过的人不一定没有购买力,没有购买力的人一定会过。
肆
穷比贫更可怕。
贫是缺钱,穷是没出路。
穷途末路,山穷水尽,都是指没出路,也就有了人穷志短。
缺钱,能想办法挣;没出路,就真躺平了。
但是,活着就是希望嘛!不是还有“穷且益坚”嘛!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当你孤独的时候,正是你成长之际。
当我们还年轻,没有购买力,就需要理性消费,提升自己。当我们已经老去,没有购买力,这就是大大的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