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应该是刻骨铭心的,一直萦绕心头,无法忘记的一件事。
我开始搜索大脑库存,库存里面有很多事情,此时此刻一件件涌现出来,有的深有的浅,都没有忘记。
我最想和同学们分享的一件事,发生在98年,那是我到陵口中学任教的第三年,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赛课。当年我的师傅是我初中三年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王老师不苟言笑,永远都是那么波澜不惊,不屑一顾。考的好与不好,我们永远无法从他的脸色上看出来。所以,无论做学生,还是做徒弟,我都是哦哦哦,没有为什么,修正执行就可以了。
我自认为是一个自卑的孩子,学习很努力,总希望得到老师的喜欢,但在班级里成绩偶尔会冒到前十,其他大多在中游徘徊,我记得王老师从来没有把眼神停留在我的身上,即使在路上遇到了他,我喊他,一般也没有回应(后来知道,他对学生都是这样),所以,学生时代的我,除了畏惧,还是畏惧。工作了,依旧保持了这种情感距离,但我常常尽量把事情做得更完善一些,仍然企望能得到师傅的一个肯定。
“你去参加一个吕城片赛课,课题是《俭以养德》,自己先准备吧。”王老师眼睛都没有看我一眼,话说结束,人也走了。我当时心里忐忑得很 ,学校里还有几个比我早来一两年的师姐,为什么不让她们参加,我能行吗?心里在打鼓,但嘴上是:“哦。”于是开始备课,试上,再拿个书坐到王老师面前,听他说……没有表扬,没有批评,只有可以怎样怎样……记得,那时没有电脑,都是手写教案,说一遍,写一遍,又写一遍,不知写了多少遍……
比赛的日子到了,我和师傅叫了一个车子,赶到吕城中学参加吕城片比赛,抽签抽了最后一个,当时心里想,完了,没戏了。师傅是评委,他说,自己找个地方歇歇,不要慌。哪里能不慌,前面有一个老师已经小有名气了,我于是找了一个实验室,把教学过程背了一遍又一遍。夕阳西下,我终于上场了,我按照先学后教再练的设计,顺利的完成了教学过程。
按照规则,我们选手在外面等待,评委们讨论比赛的结果。当时已经暮色四起,天黑了,讨论终于结束了,至今还记得老教研员包老师走出办公室,对我说:“你是陵口的吧,祝贺你,不错!”“没什么好的,就是悟性还可以。”师傅也跟在后面出来了。至今,我仍然记得当年那时那刻的激动,师傅表扬我了。
这件事,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每每遇到困难时,就用来鼓励自己:悟性不错,要相信自己;也以此来鞭策自己:只是悟性尚可,还需多加勤奋。王老师,王师傅,已退休多年,每年重阳节会回学校聚会,对于过往的事情反而与我聊了很多,其实当年的他,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只是当年的我还小,不懂而已。现在我懂了,且发现自己已是故事中的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