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位,谋其政!
我一直抱着“负责任”的态度再入职场,甚至有点“苛求”自己关注的多一点,再多一点。
即使作为代理店长,要负责的也是整个店铺,这是我理解的责任,想当然的觉得也应该有相对的“权利”。
用以前的经验来讲,就要站在“店长”的职位上看全局观的店铺运营情况。所以,也这么去做了!
着重盯着厨房里的菜品——这是一个店铺的“灵魂”,服务可以差一点(相对之下),菜品要好吃。
东西好了,哪怕是自助,或者环境稍微差一点,也永远不缺爱吃的美食者。但却没有因为装修好,还会不断回头的吃那些口味配不上装修的食物。
但却踩了雷区!
这家公司前厅与后厨有明确的界线区分,连管理也是泾渭分明的两条管理主线!
瞬间,就震惊了!
一家店的整体,是一个组合,这样“分道而行”,融合本就有难度存在,这样奉行两条线的头头走,无疑又增加了不可描述的其他东西。
融合度距离更远不说,还为其他一些人性的私心提供了“后台”,反而会导致矛盾的升级。
也就说,一个店里,有两头“老虎”。
而,把自己放在“店长”领头人的位置时,就会忽略掉另外一位“领头人”——这种忽略就会变成一种“越界”!
新进公司,没有敏锐的把握到这个度,就很容易变成“过度”关心不属于自己职责的事情。
不得不重新思考“店长”,这个职位在现在这个环境的定位,把“不该伸”的爪子缩回来。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里就会回到职场的边界问题。
在市场里的职场称谓有定义,在实际的单位里不一定遵循的是这个范围,做的“过多”,你就抢了别人的饭碗,怨怼你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谁让你抢了别人的饭碗!
绝大多数的人,会先看到自己的利益,而非集体的!
保持别人的线,就是保持别人的工作线,无论你有多么好的想法,不要越过自己的“范围”。
该遵守的边界自是没错,但,应该分情况和行业。
在一个服务业里,这样的自我抱持,受伤害和受影响的是顾客和企业的品牌形象。
文件要求下达,到施行践行推行之间,有很大的空间缝隙 ,而这之间又会产生很多不可预见或者不可知的状况出现。
与人接触的行业,最是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
而这个不确定,没有标准的处理方法。餐饮最大最多的客诉,无非是来自于餐品,而对于餐品的主把控,又在于厨房 。
就拿催餐来说,直接接触客人的是服务人员,然后再由服务人员传达至厨房,再由厨房安排跟进。
好的团队能做到协调统一的配合,有磨合的也能在一个“指挥官”下听令行事。
如果,有两个或者更多的“核心人物”的话,会导致什么样的局面?
就发生过客人催菜,服务人员告知,后厨忙的有情绪,就拿情绪来冷处理这件事情,导致客人催的菜依然没有及时的出来,引起客诉。
直接面对客人情绪的人,肯定是服务人员,不会是厨师长或者厨师去跟客人“解释”。
那么,这个已经完成自己“职责”的员工,莫名的承受这一顿情绪来,也会有情绪滋长出来。
他找谁?
后厨去理论吗?
此时又会说:处理客诉本来就是你们前厅的事情~
平级的人谁也不会服谁,这是人性。
那就往上走呗,等到上面的领导再来处理、追查、定责、出方案的时候,这件事情已经伤害了顾客,影响了品牌。
所有的事情都不会是一个点的存在,而是一个系统的集体运行。
出于对别人职业的尊重,可以不过多问事(不认为是闲事,反而是必要的)的前提是,有一套机制可以处理整个无缝衔接,减少甚至杜绝出现问题时没有“一语决策人”,相互扯皮的情况。
店铺对外主要负主责的是店长,店长却没有“全局”决策权的话,出现推诿怠工也会成为职场“平安”的策略了吧?
可这,最终都伤害了谁?
我不知道,你可以想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