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得,知道是他点前儿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
一个人,一辈子,当两个和尚。你听说过吗?
我们的二哥哥下位后,去做了一段时间和尚,后来又改做道士。难道道士作腻了我们的二哥哥又回去做和尚?当然不是的,之后他成了下三流的画家,一幅画能换个三担水,他就是八大山人。
即使他又回去做和尚,也只是一个和尚。那,宝玉咋做了两个和尚?
这便是读红楼的难点。
几个红楼人物同时描绘一个历史人物,木夫称之为图层。比如李自成的图层有史湘云、柳湘莲、锦香院云儿、李嬷嬷等。这个倒容易读,大家把几个图层合并起来,一个清晰的李自成便浮现眼前。
而,一个红楼人物同时描绘几个历史人物,你要拆分作者本已合并的图层,便有很大的难度,得下一番功夫。
比如贾雨村,一会儿是顺治一会儿却是少年康熙,一会儿是吴三桂一会儿又是崇祯自己。
而这里的宝玉也有阴阳两面,一面为顺治,一面为崇祯。又有时,他既不是崇祯,也不是顺治,仅仅是那块捞什子宝玉。
秦钟,咋说的,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秦钟,即秦玉(和氏壁),仅是崇祯碎玉图中(兑宫)的一个图层。秦钟的死,可以简单理解为,崇祯快乐的童年结束。
宝玉认识的村姑二丫头,即巧姐,即红楼女2号董小宛。
秦钟钟情的尼姑智能儿,即邢岫烟,即红楼女1号陈??。
故宝玉为顺治,秦钟为朱由检。
而宝玉秦钟智能儿仨在一块嬉戏时,秦钟为朱由检,宝玉为那块捞什子印玺。秦钟+宝玉=朱由检+皇帝=当皇帝的朱由检=崇祯。
大家是不是有点晕?!
阿凤,何等人物,却去保管一块捞什子石头。此非闲文,另有深意,咱这里不去管它。
这里还有另一层意思,即,告知看官后文的宝玉,已不是前文的宝玉了。前文的宝玉即捞什子石头被阿凤收藏了,后文的宝玉为顺治。
那么,顺治与崇祯算什么帐?
(注意一下"记"的写法,意即言己)
此系疑案,木夫不敢篡创。
两个和尚的一面之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