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是有很多面的。就好像一枚硬币,是一体两面。当我们看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你只本能的看它的一面,就会发生很多误解,甚至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当我们学会从多个视角看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讲一个故事。曾经美国有两个小学老师,一个叫Tom,一个叫Michael。他们带着一群白人小孩到南非与黑人小孩一起进行夏令营。夏令营的目的是让白人小孩与黑人小孩通过在一起的互动,互相深入了解,从小建立种族平等的观念。他们在山上遇到了滂沱大雨,大家措手不及。学生们慌乱之间,一个黑人小孩不小心从山坡上滑了下去,Tom老师手疾眼快地跟着滑下去,拉住了黑人小孩的手,黑人小孩得救了。
不幸的是,在滑落的过程中,Tom老师的大腿被突起的石头划出了一条严重的伤口,血流不止。同行的老师帮助Tom老师做了紧急的包扎处理,并快速送到了最近的医院。医生看到了伤口,判断是伤到了动脉,需要紧急手术。但Tom老师的血型是特殊血型之一,医院血库没有这种血型,所以号召同行的所有老师与学生现场验血,期望找出可以为其输血的人。大家发现被救的黑人小孩的血型与Tom老师的血型是一致的。
同行的Michael老师赶紧找到黑人小孩,发现他正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Michael老师走过去,坐在了黑人小孩身边,跟黑人小孩说明了情况,并请求他为Tom老师献血。黑人小孩听完后便沉默了起来。此时,Michael老师内心升起一股愤怒,心想Tom老师是为救你而受伤的,而你明明能够回报Tom老师,却在这里犹豫不作声。当然Michael老师并没有把心里想的这些话说出口。黑人小孩沉默了半分钟,最后还是答应了。当输血结束,Tom老师如期得救了,脱离了生命危险。
事后,Michael老师看到那个黑人小孩仍然独自一个人坐在走廊的长椅上,便又走了过去,安静地坐在黑人小孩的身边。寂静的走廊似乎有一些不同寻常。这时,黑人小孩突然抬起头,向Michael老师问道:老师,我什么时候会死?Michael老师这时突然醒悟,之前对黑人小孩所有内心的愤怒与责怪全部烟消云散了,同时升起了一阵自责。
因为他明白了一件事。在南非艾滋病流行,当地的黑人小孩从小就相信,用针头输血基本就等于得上艾滋病。所以,当时黑人小孩在沉默的半分钟里,其实是做出了一个牺牲自己性命的决定。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当我们看到一件绝对笃定坚信的判断时,也很有可能我们并不知道全部的上下文。也因此,作为敏捷教练,当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不要轻易评判!
再讲另外一个故事。美国的很多特种兵都受到过专业的正念训练,有一个这样的退役特种兵去超市买东西。这天的超市里有很多人,收银台前排了很长的队伍。当然超市也会有给老人与抱小孩等不方便的人提供的绿色通道。而这时,特种兵就发现在他排队的前方,就有一个中年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在排队,而她并没有走绿色通道,在特种兵看来,她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增加了她后面排队人的等待时间的。
此时,特种兵内心刚刚升起一股评判便有了觉察,因为他受过专业的正念训练,所以他对自己说,等等再看看吧。过了一会儿,他看到前面的那个怀中抱着小孩中年妇女已经走到了收银台,她并没有快速结账,而是与女收银员有说有笑地在谈话,甚至那个女收银员还轻轻地捏了捏她怀中小孩的脸。看到这里的特种兵内心又升起了一股评判,中年妇女与收银员的行为已经损害了后面排队人的利益,很没有公德心。此时,特种兵又对自己说,再看看吧。
等轮到特种兵走到收银台前的时候,就一边结账一边说,前面的那个小孩真可爱啊!女收银员就说,是啊,你也觉得那个孩子可爱啊~!女收银员笑着说,其实那个孩子正是我的孩子。后来特种兵就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原来,女收银员的丈夫也是曾在阿富汗执行过任务的特种兵,但最近因执行任务过程中牺牲了,所以她不得不从一个全职太太变成要出来找工作,因为女收银员学历不高又没有工作经验,所以不得不找了这份门槛不高的收银工作。
因为这份工作的工作时间比较长,没有时间照顾自己3岁的孩子,所以便雇佣了一个保姆。她跟保姆约定,每天中午保姆会来超市买一件东西,通过结账时可以让孩子有时间可以看到妈妈,她也能缓解对孩子的想念。所以才有了前面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看到一个情境的时候,我们可以多跟自己说“再看看”,不要急于下判断。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境,当只看到表面看到的东西时,很容易出现习惯性的评判,当我们从其他视角获取到更多信息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之前看到的并不是真相。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倾听,不要轻易评判。
我们要提升情境的认知能力时,倾听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可以让我们减少信息获取的不充分。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会发现很多问题源自于信息的遗漏。我们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没有认真的倾听,会产生很多的误解。这些误解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倾听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会聚焦在自己身上,你只是听你自己想听到的,只要不是你想听的,你就会开始想,我该怎么回应对方,怎么证明我才是对的。这时你是没有完全认真的听,一边听一边在思考着自己的应对方法,而且往往习惯性的打断对方,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往往会出现你不理解对方,对方也不理解你。
第二层是能够聚焦在对方身上,能够留意对方的语音语调、态度等反应,有眼神交流,能够大致复述出对方的话。听的过程中能够不带评判,努力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但往往并没有听到对方语言的深层含义。
第三层是能够聚焦在整个情境,包括客观环境、上下文、以及人的内在诉求。不仅听对方说的内容,还能听到语言的深层含义,还会听对方的情绪、感受、以及没有说出来的话。
举个例子。如果你和女朋友一起坐地铁下班回家,到家后刚进门,女朋友说:今天有点累啊。如果你是第一层的倾听,你会说:是啊,我也有点累。如果你是第二层的倾听,你会说:你是挺累的,你快坐下来休息一下吧。如果你是第三层的倾听,你会说:最近你确实挺辛苦,你先休息下,我去做晚饭,找个时间我们去哪里好好玩一下。
总结一下,当我们在感知一个情境的时候,第一,不要轻易评判,第二,当升起评判的时候,可以暂停评判,以获取更多信息。当我们在情境里沟通时,要练习倾听,不仅要听到对方的语言表面,还要听到非语言的信号,包括语音语调和情绪,同时还要听到对方语言的深层含义,俗称话外音,理解对方的内在诉求。
关于情境,我们除了不轻易评判与倾听来提升情境感知能力外,还需要理解环境对人存在着深刻的影响,也因此让我们通过环境设定塑造团队文化成为可能。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在下篇文章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
王伟
我在一家跨国咨询公司做专家级咨询顾问。曾做过复旦软件学院的客座讲师,也是敏捷社区多年的演讲者。
我爱好读书、看电影、研究认知心理学。
白羊座,MBTI性格测试为INFP(治疗师/导师/化解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