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波涛依旧,物是人非。 六七十年代城市化发展中人们的困境,依然是我们九十年代人也有的。他们究竟是要一昧地顺应时代、追求物质上的丰富,还是坚守自我、拒绝与潮流同趋?在这个过程之中,如何去平衡时代与自我、外在的富足与内心的丰盛?如何去寻找一条守护家园的精神之路?城市化发展着经济社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世事变迁,这已经不是他们梦中的家园。 而认命,才是人生的真谛。
影片发生在二十一世界初,处于大变革时期。沈涛,她是唯一一个没有离开故土的人,过着都市生活物质状态最理想化的生活。她结婚、离异,父亲去世以及一身只见过儿子一面,人生的悲欢离合,熔铸于内心的那份坚定。父亲死去,跟儿子见面时,她接受不了儿子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以及他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妈咪”,说英文,甚至儿子脖子上戴的领子她也看不顺眼,这一点她也心知肚明,儿子在上海接受最好的教育,有最优越的生活环境,但是她却于此格格不入。在张晋生和梁子之间的选择,实际上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这样的三角关系,她处在城市化地位中间,下不来,却也挤不上去。
张晋生,他是一个真真实实体验都市化生活的人,他与城市的发展共同成长。他顺风顺水,一路成功,走到了人生巅峰。追求沈涛的时候,买了一辆德国的车,大张旗鼓的开出去兜风,沈涛撞上了障碍物,车前掉了一块!
她问:车没事吧?
张晋生说:没问题,德国技术。
梁子说:可你是中国身体呀!
后来,他渐渐于过去的一起割裂开来,与梁子彻底决裂、与沈涛离婚,到上海,移民澳大利亚。但张晋生的移民生活并不那么幸福,他走向都市化,甚至国际化,自己不自由,反倒禁锢儿子,让他找不到自己的根。
把他漂泊多年的沧桑感于岁月中无形的表现出来,他把这一切迁怒于儿子,由于沟通障碍,面对儿子的反抗,他只能大喊大骂,变成了焦躁不安的困兽一般,他外在的成功与内心的荒芜形成鲜明的对比。
梁子,最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踏实,专注于现实生活,是朴实、勤劳的工人代表。这显然和张晋生所代表的资本家是对立的,在资本家面前,他没办法展现自己的价值。张晋生对他赶之、恨之、甚至想杀之。资本家讲这一切落后的、看不上眼的扼杀于摇篮之中。导演关注普通人,他们是无奈的,没有容身之地。生老病死本是常态,这样的普通人坦然的接受者命运的安排。但是如何坦然的去接受,于朦胧之中没有给出答案。梁子的一生是我没办法接受的,(因为痛苦过,挣扎过,没办法相信这就是现实)人生的那种无奈,坦然在他身上毫无波澜的表现出来。可正是这种平淡无奇的心态去接受生活、接受命运的安排才最让人心疼。他不是没有和命运挣扎过,在强大的外部环境面前,他是多么的渺小。又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梁子,被生活所困、爱而不得、背井离乡、一个人在路上。生老病死,幸运的是受到了上帝的眷顾,使得生命得以延续,使得三口之家完完整整。
张到乐 内心有忠实的渴盼,也有社会道德的追求。他可以说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悲剧人物,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该有多苦痛。不可思议的忘年恋,可以说是她对母亲涛深深的思恋,把内心的感情释放在懂他、甚至与他心灵相通的人身上。与其谴责,我们不如挖掘另一个奇妙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