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傻逼与装逼

傻逼与装逼

作者: 闭眼唱歌 | 来源:发表于2017-04-19 18:09 被阅读394次

每次看完《十三邀》都热血沸腾,这一期是贾樟柯。

一个曾经对中国社会无比关心的人,离开北京,回到山西,去研究天体物理。

“所谓神性其实是那些具有最敏感宇宙信息的沟通能力,理解宇宙信息的人类。人类神性的消失,宗教的神性,哲学的神性,艺术的神性都在丧失,在诸多宗教初创时期,如佛教、基督教。都是人类与宇宙时空对话的产物,我们现在不再进行这方面的对话,也不再涌现有能力进行这方面对话的人物。”

这是贾樟柯口中的天体物理论文。

以我这样一个高中学理科、大学读工科的人的视角来看,这样没有公式的“论文”无疑是荒谬的,但听了他的论文,我很感动。

如果贾樟柯把他的“天体物理论文”发到网上去,肯定会有人骂他傻逼,而且骂人的人里面肯定不乏高学历的理工科毕业生。一个搞艺术的,大言不惭地胡诌,还美其名曰“天体物理论文”,这个时候理工男不站出来装一逼,还等什么时候呢。

这是我很想讨论的。

◆◆◆

什么是傻逼,什么又是装逼呢?

我们骂人的时候,喜欢骂别人傻逼,给别人扣上了这个帽子,就好像在这个人身上标上一个记号,这个人和我们不一样,无法达成共识,无法相互理解,是异己,是不可理喻的,而不是大多数。

可大多数又是什么呢?谁来规定所谓的大多数?大多数自己可以规定大多数吗?退一步讲,大多数确定之后,他们正确吗?少数应该被带上写着傻逼的高帽子吗?

这种苏格拉底式的追问很有趣,追问的最后,往往是沉默。

这让我想起了深蓝儿童。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他们应该是患多动症这一系列病症的孩子。所以呢,我们要抛弃他们吗?或者给他们吃药,让他们的神经变得麻木?

有人提出了深蓝儿童的概念,说这些人周围能用仪器探测出深蓝色的光圈,而普通人的光圈是橘红色的。这意味着他们是上帝派来的通灵者,他们能感知到不同的信息,有特殊的能力。

这把戏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儿了,即使他们放出了“脑补能量变化异于常人”这样看似厉害的绝招,说服力也不大。

但当我看到一个深蓝儿童长大,成为一个说唱歌手,站在舞台上自信地演绎,冲着台下召集而来的几百名观众呐喊的时候,我选择相信“深蓝儿童”这个说法。

最起码,深蓝儿童这个称呼让一批人免于被称作傻逼。

◆◆◆

什么又是装逼呢?

孟非曾经在非诚勿扰上给“装”下过一个定义,我觉得还不错。他说,通过将非日常状态夸大成常态来达到提高自身形象的目的,就是装。

这话说的有几分道理,这也是我时常在心底冒头的自我否定。

那贾樟柯写天体物理论文的举动是装逼吗?有人会说不是,他们会觉得他很可爱。如果这些话是一个农民在一档大众化的综艺节目中说出来的呢?你会觉得他是装逼吗?如果是你身边的普通人说出的这些话呢?如果你是朋友圈看到的这段话呢?

他们是装逼,还是可爱呢?这种问题追问到最后,往往会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不适,用社会心理学的话来说,是因为它让我们觉得自己不是自洽的,是双重标准的,事实是这样吗?

这让我想起了春节档的《横风破浪》。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这种喜欢超越了“这是一部不错的贺岁片”这种评价,我欣赏它表达出来的内核。

影片中的正太就是一个可爱的傻逼,只因为他是在荧幕上出现的,由彭于晏饰演的,而且电影的笑点还不尴尬,所以我们更多地认为他是可爱的。

如果他很丑呢?如果他不仅丑而且尴尬呢?

沉默。

◆◆◆

如果贾樟柯这个名字不能让人联想起一系列艺术电影,那他之前的论文可能就是他戴上“民科”这顶高帽的罪魁祸首了吧。

一年前,我的大学物理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提到了民科,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民科”这两个字,并画了个大大的叉。当时我还和他一样同仇敌忾,义愤填膺。

一年后,我不再这么想了。

民科是错的,他们的理论是禁不住推敲的,但他们不是傻逼,他们也没有在装逼。写天体论文的贾樟柯何尝不是民科呢?站在妈妈身旁询问有没有外星人,自己死后灵魂会不会附着在另一个人身上的小朋友,何尝不是民科呢?

最可恶的是那些把民科拿出来当猴耍的媒体。

记得当年引力波发现的时候,自媒体各种刷屏,有一篇文章被大肆转发,里面有一个视频,是某档找工作的综艺节目,一位老伯上台说了他关于时空的想法,只是提到了引力波这三个字,就被冠以“中国下岗员工早就发现了引力波!我们欠他一个诺贝尔奖”这样的题目。

看着一位老伯执拗地讲解着自己的理论,两边的嘉宾居然还分成两派,继续炒作,我真的很无奈。节目组为什么会让他上场呢?因为他有噱头。会有人骂他傻逼,也会有人为他的执着感动,这样就有关注度。

这样的人都被拿去当做噱头了,可能是一个时代的损失吧。

前段时间读了一本非常好的哲学启蒙书籍——《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绝对通俗易懂。里面大概介绍了整个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的追问,到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流派,决定论的阴影,再到康德的光芒。

我一度非常仰慕这个作者,给读者做了一个台阶,让我们离那个晦涩的象牙塔更近了一步。

但我突然觉得他在书的最后的一个观点不太好。他在介绍了各位大家对各种大问题的解释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形而上学没有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们对器、术的强调过度了,却很少有人再关心道、理。作者把各种学说都研究过了,给出这样一个结论,那没研究过的人呢?他封住了哲学的口子。

谁还会去思考关于人、世界、宇宙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问题呢?这样的问题,傻逼,因为没有任何用处,又装逼,因为别人从不谈论这样的问题。

所以呢?我们尽量不去成为傻逼,也不再装逼吗?

相关文章

  • 傻逼与装逼

    每次看完《十三邀》都热血沸腾,这一期是贾樟柯。 一个曾经对中国社会无比关心的人,离开北京,回到山西,去研究天体物理...

  • 因因

    因苦逼变牛逼 因装逼变傻逼

  • 牛和装的区别

    牛逼是少数; 装逼是普遍存在的; 傻逼到处都是。 牛逼的人知道自己牛逼; 装逼的人以为自己牛逼; 傻逼的人不知道自...

  • 2020-06-18

    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

  • 装逼

    现代的中国人都爱用“逼”来作情感表达,比如牛逼、装逼和傻逼。可是牛逼和傻逼只是一种形态,装逼却是一种行为方式,装得...

  • 公司间的党派之争可以概括为

    傻逼招傻逼 傻逼养傻逼 傻逼保傻逼 傻逼爱傻逼

  • 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

    让不让人好好睡觉。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

  • 傻逼3定律和牛逼3定律

    傻逼3定律和牛逼3定律 1.觉得大家都是傻逼的人,自己是傻逼; 2.牌桌上不知道谁是傻逼的人,就是傻逼; 3.与傻...

  • 傻逼3定律和牛逼3定律

    傻逼3定律和牛逼3定律 1.觉得大家都是傻逼的人,自己是傻逼; 2.牌桌上不知道谁是傻逼的人,就是傻逼; 3.与傻...

  • 不开心

    又没买到冰淇淋化了 从超市回来整个人down down的 傻逼 傻逼 傻逼 傻逼傻逼傻逼 傻逼 傻逼 傻逼 换一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傻逼与装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uh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