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央视网报道,江苏淮安警方依法打击了7家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公司,涉嫌非法缓存公民个人信息1亿多条,累计泄露超过4.8亿条公民信息。而属于拉卡拉支付旗下,在征信业界大名鼎鼎的考拉征信也涉及其中,涉嫌非法提供身份证返照查询9800多万次,获利3800万元。目前,警方已将考拉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及下游公司北京黑格公司的法人、董事长等20余名涉案人员抓获。
征信,本就是建立在信用上的生意,但善游者溺,本应守信的却栽在了失信上。这也不禁让人重新审视征信体系,当一项公器能够被部分人私用,那么公器还能保有其原有设立的初衷吗?
征信体系的建立与崩塌
时间回到2015年,央行曾推出8家个人征信试点机构,其也很快成为个人征信领域的领跑者,在推动互金行业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8家机构相互竞争,相互提防,注定解决不了信息孤岛问题,于是这才有了百行征信(即“信联”)的诞生。
当时,市场对于信联的期待最重要的就在于能够决信息孤岛问题,真正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共用,进而根本上缓解一系列更为直接的隐患和问题。最直接的就在于解决因多头借贷等原因所造成的不良危机。并且由于其具有官方身份,市场也期待这信联能够成为互联网信贷数据的统一采集和供应方,从根本上解决数据领域的乱象。目前,信联已经是我国建立覆盖全国信用体系最大的机构之一。
而本次事件的主人公,同样是作为信联发起人,持有信联8%股份的考拉征信,却硬生生的用“倒卖信息”给了市场一记响亮的耳光。无独有偶,类似的事件也发生在2018年8月17日大公评级的身上,其严重违反自律管理规则行为,其在进行征信调查取证过程中提供的多份文件材料存在虚假表述和不实信息并向受评企业提供大额咨询服务。当时在国内引发了信用崩塌。甚至有行业从业人员表示,这可能将中国建立独立自主的“信用评级”体系,推迟了十年以上。
因为这家成立于1994年的老牌信用评级机构,是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的,拥有银行间和证券业两大债券市场,四个国家政府部门认定的中国全部债务工具类信用评级资质,而且还是中国唯一具有国家“主权评级”的机构。终于这原本由国家主导,授予资质的公司,到头来却成了个别人手中用来牟利的工具,不得不说是天大的讽刺。
征信后面看不见的危险
但征信还是要有人来做,因为不仅是放贷机构需要,市场需要,个人需要,这还是整个社会面对时代变革所做出的反应。可虽然理由冠冕堂皇,其背后还是有着许多看不见的危险,而这种危险在深层次上来讲是无解的。
征信是对公的,但是却是私人操作,而人是最复杂的,这就造成了征信背后危险的无解。除了泄露公民信息,其他的各种危险都是源于此。如果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或许得寄希望于人工智能的成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