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规的逻辑里,去思考什么事情值得我们去做的时候,都会追根溯源,去寻找它的历史,先例是后来者理直气壮的理由,并且如果历史足够漫长,那么这个事情就基本无懈可击了。
因此,作者在最初也用真实历史与戏仿虚构相结合,给我们活生生的杜撰了一部挖鼻拣史。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其中更多的是乐趣与幽默,并不是真正的历史,毕竟在如此冰冷惨淡的现实生活中,能笑出花来是一件多难得可贵的事情呀,不是吗?

一、 挖鼻历史悠久:行为虽然小,人间从未断。
挖鼻的的历史究竟有多长呢?根据作者考证,挖鼻是人类一项历史悠久且从未间断的运动。
自远古以来,男人就会挖鼻,直至公元前985年流感暴发,挖鼻更是升华为一种艺术,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首次出现到处是鼻涕的现象。并且,尽管有关挖鼻起源的证据隐匿在时间的迷雾之中,但它的历史似乎还可以再向前追溯至更久远的年代。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图像资料表明,挖鼻早在公元前4075年就已融入了古埃及文化之中。

埃及小国王皮克-立坤的墓上饰有逾6000年历史的象形文字,描绘了这位年轻的法老在前往冥府的路上的情景。他头上戴着一块象征着王权的小棉布方巾,就是我们现代人称之为“手帕”的东西。
皮克大王富丽堂皇的棺材直至1921年才被发掘。开棺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皮克大王的木乃伊尸体竟然奇迹般地保存完好,就如同几千年前他安息时一样。

随后古埃及人练就的挖鼻技巧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手“耳”相传,如今已传播至现代世界的各个角落。
二、 黑斯廷斯之战:一块鼻垢引发的血案。
作者还认为,挖鼻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因为很多时候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事件都与挖鼻有关。
首先在欧洲漫长的战争史上,挖鼻对战争结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挖鼻的管理也成为军队管理的主要内容。
例如,1066年的黑斯廷斯之战,英格兰国王哈罗德,因为挖鼻分心,输给了诺曼征服者威廉,改变了英格兰的历史进程。

哈罗德驰骋在黑斯廷斯战场上指挥军队时,却因鼻腔内的一大块鼻垢而坐立不安,对手诺曼人的弓箭手乘虚而入,一箭将其射中。
哈罗德国王无法专心指挥战役,因而被诺曼底的威廉公爵打得落花流水。赢得战役的威廉公爵成为英王,从此改变了历史。威廉登上国王宝座后下令禁止臣民在公开场合挖鼻,违者格杀勿论,一斧毙命,绝不姑息。
更有甚者,为避免士兵在备战之时禁不住诱惑将手指插入鼻孔,还特地制作了“锁链手套”。这道“挖鼻禁令”对其后的400多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是英伦三岛挖鼻活动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这道禁令使这位诺曼底公爵获得了“鼻王威威廉”的绰号。

历史学家认为,这也是法国军队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关键。这从当时法国军队为之感到骄傲并且沿用至今的座右铭(“挖我鼻者必受惩”)中便可看出。
三、 “鼻子战争”:自由的崛起。
其次,挖鼻被视为一种天赋人权,而对权力的崛起更是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主题之一。例如“挖鼻禁令”这成了限制民众自由的枷锁,但这却是当时国王的特权。

结果,13世纪,挖鼻特权导致英国贵族和国王关系紧张,促成了《大宪章》的诞生。这也是限制王权历史性的一步,而后民众的自由意识也随之觉醒,最终导致了英格兰内战的爆发,随后欧洲大陆的矛盾也始终围绕着人们日子增长的挖鼻需求与政府极度限制的禁令展开。

其实这里对自由与民主文明的追求,正是欧洲人民对黑暗的中世纪的反抗,而作者用“挖鼻”的隐喻巧妙的表达出来,让“挖鼻史”演绎成了自由史与现代史。
与此同时,作者将挖鼻与更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相结合,比如“斯诺登战役”、“发现新大陆”、“文艺复兴”等诸多史料,甚至连中国明朝中晚期的情形都可以在其中看到影子。

以往我们学习的历史有的是宏伟史诗,有的是野史杂谈,学习和关注历史的目的一直都是以史为鉴,学古事明今理,因此在这样功利化的视角下,挖鼻这件小事也往往被淹没在历史的大齿轮中,也因挖鼻行为的“低俗”难登大雅之堂,人们避之不提。
但很多时候跟随作者的脚步换一种视角去看待我们人类发展的故事,难道不是一件更美好的事吗?
今天的阅读就到这里,感谢你与我一起分享世界,下期,我们来讲讲挖鼻的科学吗,它卫生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技巧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