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

作者: 心有阳光必是晴天 | 来源:发表于2020-10-16 18:24 被阅读0次

首先你得足够努力

——一万小时定律——

小提琴的练习时间

1993年,有几位心理学家在柏林的顶级音乐学院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是校园明星人物,他们将来有望成为世界级的小提琴演奏家;第二组比较优秀,但和第一组相比还有差距;第三组都是“学渣”。实验中,这三组学生都要回答同一个问题:“从你学琴开始到现在,一共练习过多少个小时?”大多数人本以为,第一组的天才学生不用练很久,而第三组的“学渣”应该是天天苦练,水平仍然不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第一组平均已经练习了一万个小时,第二组练了八千个小时,第三组只练了四千个小时。

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格拉德威尔,《异类》

同样的情形,还出现在其他领域。由此,研究者们认为: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平,他的练习时间就必须超过一万个小时——任何行业都不例外。注意,一万个小时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如果你认为“只要练一万个小时,就一定能成为专家”,那就大错特错了。

十年磨一剑

英国神经学家丹尼尔·列维汀认为,要达到大师级水平,人类脑部确实需要一万个小时,以便透彻地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培养一种技能。这个时间定义从何而来?很简单,你听说过“十年磨一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吧。十年,每周练习二十小时,大概每天三小时,加起来就是一万小时。你可能会说,十年太久了,能不能短一点儿呢?可以。我们来看职业和工作,如果你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则至少需要五年。所以,你看那些两三年就换一个行业的人,大多一事无成。

一万小时定律,理解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动辄五年、十年,实在不容易坚持。那么,关于坚持,我给你三个建议。

第一,带着目的学。我当年考清华大学–麻省理工的国际MBA,用的蹩脚英文就是跟一部叫作《老友记》的美剧学的。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片子10遍以上。大家都知道看美剧学英语,但是99%以上的人,美剧没少看,英语却依旧很烂。为什么呢?一万小时定律从来不是简单粗暴地堆砌时间,你必须带着目标学。比如,第一遍看中英文字幕版本,先熟悉剧情,提升语感。第二遍看纯英文字幕的版本,看英文,听英文,能听懂吗?第三遍得看没有字幕的版本,纯靠听和看剧情,能听懂多少?有些英语“狂人”,最后只听,剧情都不看了,演到哪里都能跟着剧中人一起说台词。这是带着目的学。

第二,带着喜欢学。一万个小时是非常痛苦且漫长的过程,要说纯靠毅力,我不相信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可以做到。那还可以靠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喜欢,发自内心的喜欢。我因为做投资,经常去硅谷。我发现硅谷和国内创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当你跟硅谷创业者聊项目的时候,他们谈的第一件事,永远不是他这个项目有多么牛,而是他们有多么喜欢这件事,他们从心底里认为做这件事是有价值的。这种喜欢可以让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有太多创业者在放弃的时候能够找出特别多的理由来证明这个项目为什么不行,比他当初跟你说的这个项目为什么能行的理由还充分。这些理由不但能说服你,还能说服他自己。但是结果就是失败了而已。这所有的理由归结成一句话,其实就是不够喜欢。这和情侣分手是不是一个道理呢?归根结底,就是不够喜欢。

第三,带着环境学。有一句话叫作:“人是环境的产物。”我特别同意,就拿我们的线上商学课举例子。说实话,100天的商学课,想坚持下来也不容易。我们通过后台数据发现,有一些渠道特别善于运营社群和班级,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分享、互相激励,绘制思维导图,讨论问题,交流学习感受,热闹非凡。在这样的环境下,学员坚持下来的比例非常高,并反馈说收获特别多。当然也有做得不太好的,因为场景的原因,学员只能自己听、自己学,听的时候确实特别兴奋,但是一旦停下来,就想不起来坚持了。聪明的做法是主动把自己置于一种氛围中,比如我让自己去清华,去MIT,在那里,甚至都没什么需要坚持的,那些优秀的同学每天给你的压力,让你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

一句话理解一万小时定律:

以5年、10年为人生刻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万小时定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ct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