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封仪印象点滴

封仪印象点滴

作者: 简书不简哈哈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14:18 被阅读0次

当我的肚子渐渐大起来的时候,我总能想起封仪大哥来。

2008年的夏天比以往热的更热一些,一位胖友神秘的跟我说,哥们今带你去见一位京城名士,他可是#@%$^^&“侠肝义胆”*^%&*3@##¥*$&*“弥勒佛”&(*%$#^“传奇人物”^^%&---,如此种种。

说是在北京柳荫公园的一个岛上,折过一段“类似”古代桥的桥,一个“类似”古代建筑的建筑门口挂了两个红灯笼,亮着(因为是晚上去的)。那时候的我很瘦,深一脚浅一脚的摸到门口,灯影下“风仪坊”的牌匾熠熠有辉,一层神秘感陡然而生,我向来对古宅大院心生敬畏,我以为只有不凡的人才能配上这不凡的栖息之处。

屋里人影幢幢,似是觥筹交错,推门而入,一个大大的大圆桌围坐了将近30人酒兴正盛,或交头私语,互拍肩膀,或站立高声提酒,或面红耳赤争辩云云。热络热闹也热得不行(据说空调坏了)。见我们来,一位戴眼镜的“弥勒佛”惊讶状,以熟人般的热度招呼着“来来来,快快快,坐坐坐,老婆子,加凳子---”

后来每次到坊里封哥的这股子热情就没减过,人多时常都要“加凳子”。再后来在风仪坊免费吃了好几年,不是不给钱,是封哥规定不准给钱。

我融入风仪坊是在2009年风仪坊在“葡萄酒山庄”举办的第三届年会上,我做主持人,之后的很多年都是我做主持人,在锦州还有好几次,再再后来,“年老色衰”也不能再继续“霸占”那个舞台了。

封哥是一个多义多才多艺的人,我来北京播的第一部小说就是封哥写的《英雄劫》,《风仪坊赋》也是封哥给我首读机会。一个锦州人为主,各地朋友参与的聚会的地方竟被一个人搞得如此风生水起,人人向往,其精神和胸襟自然是“吸铁石”。

可以毫不夸张的讲,我在北京成长的社会性是在风仪坊启蒙的,风仪坊是一个平台,是一个大家随时可以拿取的人脉资源库,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结交一生的好朋友,文友大咖。剧作家,思想家徐锦川(这里不加引号的)、著名导演于守山、“可爱的木匠”赵政文、京城大律师吕良彪、著名编剧九年、舞蹈家“千雅婶”(这是我取得外号)、还有著名制片人“长武胸”、还有那个总拿我“海拔”说事的张贺、忽而“斗客”忽而“摄影艺术家”的东胜兄、“脾气不拐弯”的艳姐、大才子汤云柯,书法家姜彦---由此又延伸出了很多人,已经成为一个良好的朋友圈。

可以说,我在风仪坊是获得最多的人,尤其是这其中的精神,包容、开阔、友善、执着等等。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这是我时常想起封哥能随之想起的一句话,因为我现在不得不肚子大起来!

相关文章

  • 封仪印象点滴

    当我的肚子渐渐大起来的时候,我总能想起封仪大哥来。 2008年的夏天比以往热的更热一些,一位胖友神秘的跟我说,哥们...

  • 封仪老师

    和封仪老师好久没有见面了,我是通过朋友来到了风仪坊,有两件事印象特别深刻。 刚认识封仪老师,知道他是日语专业,我...

  • 论语学习(一百二十三)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仪封人请见...

  • 桂林印象点滴

    桂林,我先后去过5次。第一次是20多年前,第二次距今10年,后三次分别在2015年、17年和最近。 新冠疫情期间,...

  • 娜·日更一抄 《论语》仪封人请见

    ✍️日更一抄 Day 63 “仪封人请见” 原文‖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

  • 同学封仪

    封仪我们是同学。小学、中学到现在相识54年。记得是92年年初他第一次从海南回家(锦州)便把中学同学聚到一起吃饭 唱...

  • 封仪吾兄

    与封仪兄相识,准确日子记不清了,应该是在2002年至03年间吧,介绍人是赵华,那时赵华放着好好的海南电视台导演不做...

  • 论语学习记录

    今晨晨读会时兰考的张老师给我们直播分享了兰考仪封人请见夫子处,我在网上查了相关资料分享给各位家人。 仪封...

  • 乡村振兴“三捐”大会,五农好在行动!

    根据兰考仪封乡要求,为了建设美丽的家园,实现乡村振兴战略,8月10日下午,仪封乡西二里寨村召开了乡村振兴“三捐”大...

  • WE DO 点滴印象

    精緻:漂亮的插花,也许还带着露水;美味的小食和水果比大年初一的家里客厅还丰盛;当然还有少不了哦的米卡蛋糕,为画面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封仪印象点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cz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