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做“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development),它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这个理论说的是:
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具体来说,是这一个意思:一个人目前已知的,以及未来可能知道的。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学习不就是学习比现有的难度难一些的课程,从而超越现在。
除了学习,任何事情不都是这样,走出现有的状态,从而达到另一个状态的过程。任何学习不都是从不会都会,而且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容易,都需要走出现有的状态,到达另一个状态,而迈出的第一步恰恰是最难的。“万事开头难”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9216/13f268ce67388f9b.jpeg)
推而广之,这个不就是类似于心理学上提到的:
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zone),学习区(stretch zone),和恐慌区(stress zone)。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9216/6fbd71eda5fc5e2b.jpeg)
安全区是我们熟悉的,得心应手的,而且习以为常的。比如说每天用熟悉的办公软件处理文字工作;每天按照固定的地方上下班;每天吃很熟悉的饭菜等都是自己很熟悉的,而且自己觉得很有安全感的。
学习区里面是我们很少接触甚至没有涉足的领域,充满新鲜的事物,甚至是新奇的。比如说,日常都是熟悉用word2007进行打字,突然有一天上级要求你用word2007进行制作打印标签,这是word中不是很常用的功能,除了专门进行贴标签的工作人员除外,日常我们工作很少会用到这一功能。
恐惧区,在这个区域人会感到忧虑和恐惧,甚至不堪重负。比如从事一些很有挑战的事情,如极限运动,或者公众演讲;或者对于我来说突然陌生拜访10位重量级的客户。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9216/5ee2b2a8a895bb1c.jpeg)
如果我们想要不断发展进步,需要走出舒适区,到达学习区和恐惧区。这一走出,不是仅仅迈出步子,其实一个人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等发生变化,是一个整个状态的改变。
人都是由惰性,人都好逸恶劳,这个是天性。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天性,如何让自己能够违背这样的天性,做出让自己不舒适的行动,因为这样的行动可能会遭遇失败、白眼、闲言碎语、不理解、误解、被拒绝、被低估、被诋毁、被侮辱,甚至更惨一点被谩骂。总而言之,走出你原有的舒适区,会让你觉得不舒服了。
当在学习区和恐惧区域内熟悉了,就会形成新的安全区,你的安全区会扩大了。这样循环往复形成螺旋式的发展。不断打破舒适区,到达让你感觉舒服的学习区和延展区,当适应了的时候,又会有新的学习区和延展区。
比如说,我认识的一些朋友,他本来在自己的公司已经做到高层,而且继续这样一直到退休也没问题,但是他毅然决然地转行,换到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金融领域(学习区和恐慌区),然后一直持续地紧张、压力大、痛苦、难受、不适应-----但是随着尝试多了,走的弯路多了,渐渐地掌握了该金融领域的技巧和方法,精心地准备之后,慢慢地在这个领域获得了一些小进步,会得到一定的肯定,慢慢地也就更加自信了。渐渐地,他已经在这个行业有他的一席之地的,这个金融行业也成为它的舒适区了。他的安全区扩大了,增加了一个新的行业——金融行业。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9216/9bbb40e58ab8a7b7.jpeg)
再说我自己,其实我很害怕与陌生人联系,尤其是不敢与别人搭讪,害怕被别人嘲笑或者拒绝,不敢加入一些圈子,尤其是这个圈子的人看起来都很牛。主动与比我优秀的人联系上就是我的学习区,甚至是恐慌区。我记得我想要考研的时候,想要考上的学校的学姐和学长我觉得好牛,自己都不敢联系。但是我当时还是试着在人人(那个时代用人人比较多)上主动和其中的几个联系,咨询他们一些情况,当时他们回复的时候我超级开心,也给了我自信。
后来考上了之后,我在人人上把院系所有的校友都加了,不管是在读的还是毕业的。我清楚地记得去报道的时候,有学姐学长说:啊,你就是xxx,我们整个院系都认识你。当时,真的给我我更多的自信。后来我就渐渐胆大,甚至在微博上看到某个新东方的老师在学校附近办活动,我主动请求能够参与。再后来主动认识我们校友,甚至是和导师,外国研究机构的导师成了我的舒适区,因为后来要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主动发邮件到美国某一大学相关领域的教授向她请教问题,对我来说也不会感到不舒服。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9216/c42721f7878f9556.jpeg)
我的舒适区扩大了,只限于一部分人我敢于主动联系,是校友、是同行等有联系的人,但是还有些人我又不敢联系,不敢主动过去说话,尤其是参加各种酒会、各种商务会、各种高端论坛的时候,看到一些人我连上去打招呼都不敢,虽然可能这些人有交集过,但是不敢,这些还是我的恐慌区,害怕“说我、羞我、辱我、骂我、毁我、欺我、笑我、量我”----
只有像上面一样,慢慢地学着一点点地学习和接触,积累经验,当然过程肯定会紧张、痛苦、难受-----但是随着努力、准备之后,慢慢积累经验,慢慢地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些小进步,获得一些肯定,慢慢也就更加自信了------
不外乎是这样的过程:
走出安全区——延展区的不舒服——恐慌区的紧张、痛苦、难受——小进步、改变、自信——完全适应——建立新的安全区——走出新建立的安全区——进入新的延展区——
只有这样的循环往复,自己突破自己的安全区,获得更多的改变和成长。突破安全区就必须做一些小小的冒险和尝试,不断地积累自信和势力,最后安全区域就越来越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9216/d92a1c6556973795.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