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看到某公众号下面推出了一系列在线插画类课程;说21天保证教你学会创作一笔不错的插画作品。
虽然这个号的总体阅读数也是一两万,但它平时也就发一些鸡汤情感文,和插画没啥关系,所以留言的并不多。
但其中还是有人问:搞绘画和写作一样,是一门技艺,而不是单纯的技术。既然把它归于艺术之类,也就不可能只是靠着一点小套路和技巧做到极致。它背后需要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相当长时间的练习做积累。单纯听几节课的效果会好吗?
对方的回答是:我们的课程很完善,一定会帮你达成心愿。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是艺术理论专业出身,但手绘能力却不行。虽然那些相关的套路技巧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但因为鲜有动手的时候,画出来的东西就很不像样。
从切身体验来说,我也认同这个咨询者的说法:这几堂课听完也就完了;没有长时间的动手,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但我们今天还真不是说什么头悬梁锥刺股才方得始终的故事;而是从它的对立面,公众号的经营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下为什么在过去一年里人们都愿意跟着这些号上刀山下火海,而现在却开始陆续提出这样的困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一个写作者,你的出路在哪里?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用户和号主们“流量变现”之间的博弈。
刚开始接触公众号内容的时候,人们接触到了之前没见过的大量新鲜内容和资讯,非常震惊,突然就发现了“生物多样性”一般。
有人居然可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而且比鲁迅骂人还露骨?有人居然能把广告植入得这么行云流水?有人居然可以天天输出那么多做人的道理?还有那么多技能可以在线传授?Oh,my god!
于是他们把大把的时间扔了进去。号主们利用这种现象级的眼球集聚效应获得了大量流量,讲课,做广告,开启了他们的迅速变现之路。
变现成功了,他们再以此为案例来写文章;告诉用户,效仿此法,你们做一只风口上的猪也能飞起来。有不少人信了,跟着学习,他再继续变现。不得不说,前年,去年这都是可行的;但今年,风口变了。
不要问我风口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自己打开微信公众号看看,有多少未点开的小红点就会明白。
在新的时间点上,如果我们再用两年前的眼光看问题,再考虑学一点写作公众号的技巧,弄一点哗众取宠的热点事件吸引来一大群人关注并且为你推出的某课程或者提供的某款面膜买单已经不现实;这个时候,高品质有深度的内容开始得以浮现。也就是说,自媒体挤泡沫的时候来了。
说到底,自媒体在今天开始回归其本质,做一个社会发展的工具,推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对某一领域或行业的深入学习。
这么说有些空,我们不妨讲两个实际的例子。
第一个是我经常提及的《罗辑思维》。很多人表示这样的内容有些装逼,看不懂;或者是看懂了,但是对自己的生活没啥用处。
比如它说《权力的基础》。权力不过就是上层压榨下层嘛,有什么好说的。
比如它说《反直觉的经济学》。经济学这玩意距离我们生活太远了,用不着。
但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如果事情真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它也完全不必要对此大书特书。
权力有时候是下层对抗上层的筹码。比如魏晋南北朝时候的士族所拥有的武力装备。等他们凭借科举进入皇权系统后,武力筹码消失了,士族玩完了。
换成我们身边的事情就是一个学生家里很穷,但是他学习却很好;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就不敢欺负他,因为总有用得着借人家作业一抄的时候。当这个穷孩子自暴自弃的时候,那些欺侮也就来了。
经济学自然也不是那么高大上。看起来钢琴行业很暴利,但分析之后发现,最终收益和一些大量走货的低端产品差不多少。
你看,这就特别典型。
好的内容会通过某些真实的案例提供一些用户自己从来没意识到的视角,而这些视角会为他们洞开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使其视野开阔到令自己不可思议,继而影响到他们未来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决断。
而这是具备长期价值的一件事情,因为它不是口头喊什么“成长”,而是为用户在提供往前走的阶梯。
不得不承认,之前很多大号就是凭借发某些有噱头的文章,某些煽动情绪的观点,凭着用户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产生的点击行为而“大放异彩”,获得了飞升;但说实话,回头想想,在这件事里,用户除了白白贡献掉自己的时间之外,会不会有一种“听了许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感觉?
你看,文章和文章有多么大的不同。即使现在微信流量红利期过去,前一种在推出这类文章的基础再顺便卖点货,仍然没有卖不出的道理。
第二个例子,《餐饮老板内参》。
这是一家垂直类自媒体。说人话就是它只关注于某一特定行业。这家牛逼的地方还在于它只关注餐饮行业的上游,就是那些餐饮老板们和食材、设备供应商。
它起步比较早,大约2014年的时候就凭借仅仅6万粉丝获得了200万的融资,成为中国第一个融资成功的自媒体平台。
对那些动辄几百万粉丝的大号来说,这家公众号简直就是毛毛雨一般的存在。但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它服务于每一家具体的单位,每一个具体的老板。
我们通常的服务对象有两种;一种是服务于社会的、工厂的;离开这些组织他们没法存活。比如需要大量精密设备作支撑的化工或医疗行业的科研人员;比如工厂里拧螺丝的员工。
前阵子有篇帖子很火,说一位华为的员工被迫离职后找不到工作,生活陷入窘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在华为所做的事情只是所有工作中的一环;而离开那里去到小公司,却需要独当一面,所有工作都要一肩挑。当没有人来配合自己的时候,抓瞎了。
另一种是服务于个人的。比如医生和各种私人服务者。他们的服务对象很具体,只解决好客户个人的问题就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不断研发和推进自己的专业技能,精益求精,就不愁没有饭吃。
《餐饮老板内参》的创始人曾说,只要能达到200个关注,他们就能吃饱饭;事实也正是如此。人家不仅吃得饱,还吃得很好。
事实上,这类文章的写作也会是将来公众号发展的一个大方向。慢慢的,人们会像搜索百度关键词一样,去微信找自己需要的内容;随着消费升级,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会再寻求对应的服务,作为“号主”的一方也就有了变现的可能。
如果没有吸引人来或者吸引了别人来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客户呢?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业务能力不足;一是写作输出能力不够;对症下药就是。
我有一个学生,原本不过是个全职妈妈,现在却是国际正面管教认证专家,“凯叔讲故事”撰稿人,也曾经写出过十几篇10万+的文章。但她的目标却不是做大号,而是一点点精益求精地研究育儿方面的相关知识,利用写作技能让自己在这一领域突进,继而为那些在育儿方面有困扰的父母服务。
目前她在某家教育机构讲课,收入非常可观。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就是写精品内容,做精品服务。也只有具备这样的意识,这样的定位,在微信红利已经退潮的今天,作为写作者也才可能会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同样的道理,在生活工作中的其他方面,写作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抓手;用好了,它自会让你变得与众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