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2015年的一次电影节开幕式上,现场来了150+国内外明星,红毯外,开幕式的礼堂从下午就开始交通管制,全国各地飞来的粉丝甚至早就把周围的商场都给占领了。这场备受瞩目的活动上,我有幸在所有红毯嘉宾的候场区进行采访,比起外面的喧哗,这里安静地就像台风眼一样。
红毯开始,外面主持人高亢的串词声、粉丝们的欢呼声、现场BGM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名利场的高光带给每一个人的感染力。可就是在这种高光下面,还是有人不受任何干扰,专心做着自己的事。我看到一个人在和后场的所有嘉宾打招呼、递名片,明星不方便收名片(没口袋)就凑上去要个合影,制片人、导演他一个也不放过,甚至连正在采访的我都被这哥们儿要走了微信。
后来我才明白,他是通过参加开幕式的方式来到候场区,就为了多认识一些人,以后做项目。不是活动的安保不够严,只是这些人的求生欲望足够强,强到通过各种能想到的办法接近这个圈子。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电影节几乎是你能接触到影视行业所有环节从业者的唯一机会。
别说观众平时很难接触到这些从业者,连从业者们自己,也很难在碰到一起。毕竟上下游的不同环节,真正有交集的时候也没那么多。那么电影节的环节设置有什么魅力,让从产地到餐桌的所有相关环节的人都来参与。今天我会给各位分享一下国内电影节的主要单元(板块),希望通过对比不同板块的工作流程,让你们对电影节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在介绍电影节之前,我想先抛开感性的、艺术的方式去分享,我更愿意把电影节看做一种形式的会展活动。不聊那些明星们的高光时刻,以及展映影片带给你们的种种感动。我会通过会展的议程设置,来让各位更好理解电影节的板块。
一场电影节,大概率会涵盖7个方面:开闭幕式和红毯、竞赛和评奖、创投会和论坛、市场交易、主题展映。如果各位看下会展的概念和定义,那么电影节的板块设置就会一目了然。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Exhibition,Trade Show,Exposition,Trade Fair 或Trade Events等)、大型活动等集体性的商业或非商业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销活动、大中小型会议、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来自:百度百科)
内涵: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以金鸡百花电影节为例,一定的地域空间就是每年电影节举办地,上一篇我们讲过。定期或不定期,比如金鸡百花此前定期隔年举办,百花奖曾经长期断档。制度或非制度就更好理解了,目前比较成熟的电影节,都有一整套流程和制度。
再来看外延: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销活动(电影市场),大中小型会议(论坛、峰会),文化活动(展映、评奖),节庆活动(开闭幕式、影迷狂欢等)。电影节作为一场展会活动,板块设置和主流会展活动并没有太大差别,只不过电影节有其特殊性,比如其他展会最重磅的是展销会,但有些电影节最重磅的是评奖或者展映,对于一些从业者而言,有一些电影节的交易环节则非常权威,是每年必须参加的地方。国内这些电影节都有什么侧重点,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开闭幕式和红毯
电影节的所有环节里,开闭幕式的红毯一定是媒体和网络声量最高的环节了。所有来参加电影节的嘉宾、媒体、影迷、机构,都会在这个时间段聚焦那段几十米长的红毯。有人关注哪些明星出席,有人关注哪些最新的服装珠宝在哪些明星身上出现,还有人关心哪些剧组集体亮相。既然这些亮点都有人关注,那么我们就从流程上看看电影节的红毯和开闭幕式是怎样工作的。
一般情况下,红毯都是以剧组为单位来参加的。来走红毯的剧组主要包括即将在国内上映的新片、参加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国外参展新片的主创们。除了影片主创,竞赛单元的评委、赞助商代表、相关单位的领导也会占一部分名额。
红毯一般在下午6点开始走,一小时结束。电视台一般会延时一小时左右做延时直播。在红毯上,嘉宾们按照顺序从候场区以此开始走红毯,短短几十米的距离,嘉宾要完成背景板签名、与观众互动、背景板合影、主持人采访等一系列操作。对于粉丝而言,这个环节是最容易要到明星签名以及合影的机会。所以如果你有幸能够参加红毯,一定要备好马克笔、要签名的海报、CD、衣服甚至是你自己的脸。
走完红毯后,明星会在采访区做短暂停留,这时候国内一些媒体会抓住嘉宾做简短采访直播。等这一系列活动结束后,嘉宾们就要进入开闭幕式晚会的现场了。
国内的电影节开幕式,大多都做成了一台文艺晚会的形式,开幕式上有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闭幕式则是主竞赛单元的颁奖+演出,一般没什么太大的看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红毯和闭幕式,在海边走红毯,明星大咖云集,像极了国外电影节。闭幕式上,我记得整整放了30分钟烟花,简直不要太敞亮。后来好像还有无人机表演,简直把国内大型活动的“大招”都用上了。
主题展映
一般情况下,电影节观众参与程度最高的单元,就是主题展映了。电影节的展映单元,一般覆盖几十到数百部国内外影片的公开放映。涉及影片有经典老片、国内外新片,策展人会根据不同主题,在国内外影片当中进行邀片,最终放映的影片,口碑大多不会差。对于看惯了国内院线片的观众,电影节确实是一个很适合挑选自己口味影片的时机。比如经典的《阿凡达》、《泰坦尼克号》、《2001太空漫游》,还有一些冷门佳片如南美、中东等地区的作品,2019年在国内上映的《何以为家》正是从电影节走出来的中东高口碑佳片。
国内电影节,展映部分最大的还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其次是北京国际电影节。根据官方数据,这两个电影节的展映票房都在千万元以上,国内没有第三个电影节能达到这个规模。作为两个综合性的电影节,同时地点又在北京上海,一般影迷剧集效应还是很明显的。你想看的影片,基本上这两个电影节都会有。
这两个电影节尽管片子多而全,但因为影迷太多,很多热门场次很难抢到,于是有了《小偷家族》电影票换上海中环一套房这种段子出现。其实很多其他电影节的展映单元,因为热度没那么高,一般很容易抢到票。比如金鸡百花影展、丝绸之路电影节、海南岛电影节……
介绍一个比较特殊的展映:FIRST影展,这个影展的影片,面向的是国内青年创作者的前三部作品。近几年不少口碑佳作都是从这里出来的,比如《心迷宫》、《中邪》,还有没上映成功的《大象席地而坐》,都是从FIRST这个平台走出来的。FIRST影展每年7月在西宁举办,场地不大,所以那几天几乎所有媒体、电影人、导演、影迷都剧集在一起,白天看片晚上撸串,氛围非常好。在这里,你能感受到所有人都在尽情撒野,你也能看到国内创作者们在没有加入太多商业规则的情况下,如何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创作意图。
竞赛和评奖
全球范围来看,电影奖项最有名的应该是奥斯卡和欧洲三大,而华语片评奖的话,最有影响力的应该是金马和香港电影金像奖了。但随着大陆电影市场的迅速崛起、外部因素的影响,目前华语片范畴的评奖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港片没落,金马因为你懂得的原因也没了声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地电影节的评奖本来拥有了极好的机会,但目前来看,真正能站得住的奖,还得一段时间来培养。
我们再来看国际评奖,奥斯卡和欧洲三大,他们的评奖性质从本质上是不同的。奥斯卡属于学院奖,是工会内许多会员投票评选出来的,因此有了游说公司,每年评奖期间游说、公关、宣传,之前传出性侵丑闻的韦恩斯坦,他的公司就是著名的奥斯卡游说公司。国内类似奥斯卡的奖项,是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年度表彰。这个表彰其实很有水准,只是一直没有出圈,稍稍有些可惜。
因此,国内电影节目前在竞赛评奖方面,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真正实现有社会影响力,还是要有好的作品来加持。如何通过颁奖季热度,在国内电影市场做宣发,我会专门做一期专题,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
创投会和论坛
创投会、论坛、发布会、大师班,这些活动更偏产业端,尽管普通观众的了解程度不够高,但一次电影节能否做到有很强的竞争力,还得看这些板块。
创投会是资本和创作者交流的一次极好的机会,独立创作者们拿着自己的项目,一般是剧本或者还未完成的样片(WIP),在电影节期间寻求版权购买或者项目投资。创投会的形式很像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做社会实践的公开陈述。一般会有公开陈述环节、1V1洽谈环节和颁奖环节。一般在电影节开始前3-4个月,你可以在电影节的网站看到创投项目征集的消息,如果你有剧本想参加,可以进行投稿,如果被筛选通过,那么你就可以参加电影节期间的创投会。项目陈述环节,创投会的评委、影视公司的代表都会来听项目陈述,如果你的项目被人看中,他们会预约洽谈,很有可能就会被人买走。如果你的项目评委们很喜欢,那么你很有可能拿下创投会的大奖,顶着创投会大奖的光环,你也可以去寻求更好的投资。
国内的创投会一般都没有现金赞助,但随着市场越来越好,电影节对好项目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去年海南岛电影节放出重磅,组委会现金奖励高达600万,对于一部独立制作的影片而言,足够把它排出来了。
论坛、发布会、大师班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按照设置好的议程来进行的活动。普通观众有一些场次是可以参加的,听听专业角度的分析,也会有很多收获。我想说的是论坛方面,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爵论坛,在之前的几年总是有非常爆炸性的观点出来。比如之前博纳的老总于冬说影视行业都要给BAT打工,比如冯小刚说垃圾观众养出了垃圾电影,这些极具话题性的观点,都是上影节金爵论坛爆出来的。
市场交易
市场交易,本来应该是会展活动的重磅环节,但在电影节的所有环节里,电影市场似乎成了虽然要有但没人关注的环节。如果你是刚入行的萌新,那么来一次电影市场绝对让你对整个行业有新的认识。我就是在电影市场上,知道了谢霆锋还有一家做特效的公司,也知道了电影后期方面,我们国家有一家天工异彩的公司非常厉害。还有一些国外的机构来国内参展,向国内创作者推销本国的拍摄政策和返税标准。几乎所有影视相关环节,都会来参与,因此还是很有看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