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幸福与孤独的三毛,作品后感

幸福与孤独的三毛,作品后感

作者: 莎爾德 | 来源:发表于2020-07-17 17:31 被阅读0次

好久没有写读后感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多样,没有写读后感的这段期间,虽然也在马不停蹄的笔耕散文,或者可以叫它——日志;但是还是丢了几个粉丝。对于粉丝多如牛毛的人来讲,丢了几个粉丝不算什么,但是对于粉丝寥寥无几的我而言,就有些心疼了。毕竟粉丝算半个知音麻!

之所以钟爱散文,是因为散文里有美妙的文字,文字里有纯善的性情,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写散文(生活志)是因为喜爱它,读三毛作品也是因为喜欢它——散文,形散而神聚。

三毛,出生在1943年,生长在相对和平的年代,所以父亲为她取名陈懋平。三毛因“懋”字书写繁琐,便自己更名为陈平。三毛一生游历许多国家,开启了众人梦寐以求的“流浪文学”。

三毛,一生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是喜好随性而为。为了那份固执的随性,她十三年远离故乡,远离双亲手足;为了那份固执的随性,她去了寸草不生、风沙漫天且冷热无常的沙哈拉沙漠。随性而为的三毛是快乐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快乐,是一种仗剑闯天涯的快乐。

三毛性情纯善无争,是一个懂得惜福的人,懂得生活的人。她的文章中多是体现人性的真善美。尤其是在《撒哈拉的故事》一书中,处处可以看到人间真情。沙哈拉中的她爱生活,爱生命,爱身边的一切,是个快乐幸福的人。当她得知丈夫的死讯时,一切都变了。

文章的笔调,往往会随作者心境的波动而起伏。《梦里花落知多少》是三毛失去荷西后的时光里创作的,笔调略微悲情。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作者沉浸在爱河中,写出的文章都是阳光美好的;面对野蛮的邻居、残缺贫困的物质生活以及恶劣的生存环境,作者依然可以笑对人生,憧憬未来,满怀希望;这一切都是因为荷西还活着。荷西离开后,三毛一改往日乐观的笔调,孤独、离别成了文章的核心。在《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开篇,就可以深深的感受到荷西的离开给三毛带来痛苦及影响。之后她的文章都带有生离死别的悲感,多在亲情和友情中徘徊。

三毛的文章真实且人味十足,在人感觉孤独、冷漠的时候读一读她的作品,瞬间心生暖意,充满希望。但是,其作品中的文字美感不足,读多了就会觉得千篇一律,没有新鲜感。

三毛的生命虽然很短,但是很精彩,让人向往。

相关文章

  • 幸福与孤独的三毛,作品后感

    好久没有写读后感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多样,没有写读后感的这段期间,虽然也在马不停蹄的笔耕散文,或者可以叫它——日志;...

  • 我喜欢的美女作家~解读爱情

    三毛最经典的一段话,仅7行字,却写尽了强者的孤独,让人佩服! 读过三毛文学作品的人,喜欢她文字的人,相信都有一种感...

  • 三毛,因为太留恋,所以舍弃

    三毛的作品很明显分为两个阶段,荷西去世的前与后。荷西在世,她的文字活泼轻快,显然是一个调皮、可爱、幸福的小女人。贫...

  • 三毛和张爱玲

    我喜欢三毛但我更像张爱玲。 三毛是幸福的,她有开明的父母和殷实得家境,还可以随时任性。我理解三毛骨子里的孤独,那种...

  • 【读书清单】梦里花落知多少

    001幸福 三毛与荷西阔别六年后结婚了,婚后的六年,他们特别相爱,过得非常甜蜜,幸福。 002痛苦,绝望 ...

  • 孤独是常态,流浪是追求

    喜欢三毛,有别于作家与偶像,而是一种情怀,读她的作品,每次都是心灵的沟通。 重看《撒哈拉的故事》没有新的感...

  • 孤独是常态,流浪是追求

    喜欢三毛,有别于作家与偶像,而是一种情怀,读她的作品,每次都是心灵的沟通。 重看《撒哈拉的故事》没有新的感...

  • 三毛后感

    对三毛。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就喜欢上她了,不管是文字还是其形象,总之,她身上有某种特质,让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对其产生某种...

  • 作品的孤独感

    更高端 更厉害 更深刻 更有意义 更有价值 … 如果作品还是一直这样进入我们的视野, 那么它确实应该感到孤独。

  • 世界漫画大师经典作品全集:《父与子》《老三毛——阿达姆松》

    世界漫画大师经典作品全集:《父与子》《老三毛——阿达姆松》_nodrm.azw3: 《父与子》和《老三毛——阿达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福与孤独的三毛,作品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ig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