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组织春游,发了一条通知。明确了自愿参加。想参加的同学在群里接龙,结果在晚上11点前,没有一个同学接龙。后来在家委的第一个接龙后,陆续接了十几个人。老师用不去的同学,要增加作业量的方法,这样人数又增加了十来个。还有情商高的同学,原来不去的,又背叛了初衷,为博老师一笑,又去了几人。自愿的形式主义,何其悲壮。
家委把收到的春游费用,一分不少的转给去春游的那个基地,流程何其清白。老师们没有碰一分钱,但高价推销出了学生一次踏青赏花。
我想到社会上的坑,似乎特别像一种营销手段。
学校的单纯性,还剩下多少?真实性还有几分?校园霸凌的生存环境在哪里?
在某种意义上说,学校,老师的责任很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