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话,朴素中带着真切,平和里显出柔情。这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我想用平凡简单又温柔的文字写出我与一座城市的情感,一个人,一座城,一段文。
不知从何时起,习惯于一个人的出游,不受朋友的羁绊,在路上独享一片风景,驻足停留在一幅作品前沉吟良久,这种独处是种无与伦比的美好享受。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王勃的一篇序把我引到了太平老街的贾谊故居。厅堂两侧的楹联引人注目其内容为: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
高中时代学过他的一篇《过秦论》,文章大开大阖,气势充沛,一气贯注非如椽巨笔能成。原以为他仅是笔力雄健,思想深邃的文学巨匠,然而细细参观他睡过的石床,瞻仰他的雕像,阅读他的《鵩鸟赋》内心生出一片诚意,一个离我们两千多年的古人,生活如此简朴,性格坚韧且豁达,心系天下。写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这样的名句来疗愈自我。
走出贾谊故居,看看热闹的街市,于我而言与我并无多少关系。午饭后,独自一人去登幽静的岳麓山,听山间林泉潺潺,看落叶飘然而至,一种闲适的心情伴随与我。山腰的小路上这里一丛丛那里一簇簇的花花草草构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半山腰的小道上我看见了一座寺庙名为麓山寺,山门的浮雕内容丰富色彩明快,庙虽小但其建筑格局古朴端庄,青砖红墙,佛像庄严,僧人慈祥,山门外的青石板上撒上些许白米用来布施三界众生。
带着散步一般的心情,兜兜转转来到了山顶,这里有一处帐篷驿站,户外旅行的游客会在此宿夜,夏秋两季登顶揽胜是最好的选择,清风徐来,满天繁星。中秋时节,和三五好友席地而坐赏月观景吃饼亦不错。登上山顶的观景台一览无余的景致映入眼帘,面朝湘江,不禁想起范文正写下的《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一种气魄雄大,吞吐山河,汹涌澎湃的气势扑面而来。
麓山苍苍,湘水泱泱。今天在这个抗战胜利76周年的日子,让我想起长眠在岳麓山上的英烈,他们不辞生死,抛头颅洒热血,慷慨激昂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前赴后继,彰显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国献生的豪情壮志。记得曾在湖南省博物馆看到陈佑魁烈士留下的诗:英雄不用墓志铭,烈士何需记功碑。生为真理而斗争,死为主义来牺牲。英雄的地方英雄的诗孕育出的英雄亦是气概豪迈,令人感慨万千。
下山途中看到林伯渠写的:千山洒遍杜鹃血,一缕难招帝子魂。这座青山埋葬了多少故国亡魂?
来到橘子洲三点四千米的沿江风光带,宽阔的江面,少许的船只,给人一种“孤帆远影”的感觉,湿润的空气,凉风习习。导游说橘子洲像一艘停泊在湘江上的航空母舰,我站在山顶看果真如此。小小的橘子洲步步是景观,有梅园、竹园、拱楼、睡莲……橘子洲的景致可谓:日照有清荫,风吹有清音,雨来有清韵。走到路的尽头便是青年毛泽东雕像,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的人群,忽然耳后传来一个声音,一个女孩子感叹一句:啊!伟大的男人。我脱口而出,可爱的女人,然后相逢一笑,匆匆路过。
瞻仰青年毛泽东雕像,青年时期的他意气风发,风华正茂,胸怀大志,三十二岁的他耸立在这里放眼河山,心忧天下,思考着救国救民的真理。走过雕像,复行数百步,三面环绕湘江水,对面是猴子石大桥,初夏时节,水涨船高,水面波涛壮阔,宛如人在江上行走,心情也格外的清冷,思绪随着江水的起伏飘荡。
回程途中,雨下的淅淅沥沥,找到一处长廊坐看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一趟行程何其短暂,或许我们的人生就像旅行!再遇岳麓山的风景已不复当初的模样,今年登山的心境已与去年完全不同,去年是一人今年亦是一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