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老师问我,我们这个教学点不过五六十人,并且还会逐年减少,随时可能被撤并,能存在多久还是未知数,如今还搞什么新教育,这不是瞎折腾吗?
不错,这位老师说的的确是实情。新学期开学,又有四名同学随父母去了外地上学。由于资助工作,我到村里走访,很多家关门闭户,铁将军把门。原本二三百户人家九百多口人的村子,可如今在家的也就二三百人且多是老年人。
我所在的教学点五十多人,我也相信这样的学校全县乃至全国不下上百所。随着农村人口往城市流动,小学校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加,可是,想一下新教育的核心,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教师,我们的初心,教育者的使命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幸福快乐的生活。教育的初心是求真,求真的教育,是着眼少年儿童天真自然的本性,以质朴、真诚的教育态度,追求没有功利的、平等的教育,崇尚回归自然和传统的根的教育,传递生命正能量。
只是,这样的教育要求我们付出更多心血,这样的教育更要求我们坚守和回归内心的平静,也就是保持初心。做教师的都要有初心,要有高的目标,即便求上不成,也能收获其中。
只要班里还有学生,只要我们还在教育岗位,就应该履行教育的职责。因为每一株小草都是一种花,野百合也应有自己的春天。
身居偏僻的教学点,由于教学任务重,每位老师要上一个班级的所有包括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由于实行包班制,很少有空余时间用来做教研,教师间相互交流也很少,所以科研力量就相对薄弱。那么,要实现快速的专业成长,特别是青年教师要进行四项修炼:
第一,找导师。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拜同校、本乡镇、县城、市区乃至外地的名师和老教师做自己的导师。由于有些特岗老师属于非师范类,尽管在招教考试中脱颖而出,但经验上还是有欠缺,教材不熟悉,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程门立雪”的精神,不耻下问。让导师在教材编排,重难点处理,常规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加以指导。最好学校出面组织,搞个拜师仪式,让教育薪火相传。
第二,定目标。山东的肖盛怀老师给自己定了读书写作的四个五年计划。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李迪老师写下教育随笔二百多万字,出版《李迪文集》《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我与学生谈爱情》6部专著。年轻教师需要以名师为榜样,明确方向,制定目标。
第三,学习力。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毅力。学习力包括解读文本的能力,学习教育经典的耐心,聚焦问题深入探究的毅力。上海虹口区教育局长常生龙常年坚持三个一活动:每周看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作为证明),每天听一节课,每天写一篇文章。我们不妨在学习上多投资自己,读书学习,成就自己。
第四,践行力。新教育提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是成功。《道德经》中有句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向名师学习,读名师的书,听名师的课,学名师的做法,慢慢就会发现你就是名师了。
新教育,要求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践行力。王崧舟老师为上好《一夜的工作》一课,先后查阅资料读书二三十万字。我们以名师为榜样,就是要践行名师的做法,不断读书,反思,实践。
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记得有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山村的孩子更渴望走出山村,他们质朴无华,他们犹如一株株坡上的狗尾巴草,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帮助,去关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