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工智能即将来临的时代,最容易被淘汰的是这类人

人工智能即将来临的时代,最容易被淘汰的是这类人

作者: 笔耕不辍的苏慕 | 来源:发表于2019-10-13 14:48 被阅读0次

作者讲到勤于思考。作者认为遇到问题动动脑子想一下其实不费力气,却有许多人常问,“想这么多累不累啊?”

我是觉得确实挺累的,但经过思考,确定做事情的目标,方法和策略,以目标为导向,接下来再一步步的执行即可,事倍功半,这样想想就不累了!

圣人也曰:学而不思则惘。只学习不思考人会感到越来越迷惘。

对此我深有体会。我向来在对上司的话只敢遵从,绝不敢违逆一点点。这和我第一份工作的老板的任性有关,从来都是老板说了算,因此我那时候培养下来的“好习惯”。对于不懂的新内容,从来都只严加执行,没有半点质问。工作1年半后,越来越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就像机器人一样,一点意思也没有。

至于后来面试新公司职位时候,很多事情被问的都答不上来。我醒悟了自己会做很多杂事,但没有专长,这时懊悔极了。

后来我学习了时间管理课程,开始注重锻炼和阅读,买了许多书,也看了许多书,却脑袋还是空空如也,一点墨水都装不进去,简直心急如焚,一方面是太急迫想改变自己,另一方面进度总是被拖累。

后来我停下每天日程表满满安排的节奏,开始思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找到原因,开始对症下药,一点点的再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美国物理学家兰姆说过,你可以从别人那里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须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里铸成你思想的砂型

思考是需要培养的,人不是天生就会思考这个过程的,所以作者提到了要勤于思考,更要独立思考。

现在网络有许多现成答案,只要动动手指即可。但那些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一个结论,我们需要在自己的脑海里重新推演一遍,查漏补缺,对比自己的思考结论和别人的是否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

权威固然重要,但不是每一个权威都是正确的。

新中国刚成立出现的大跃进,许多地方粮食忽然都出现了万斤产量,然鹅当时许多人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东施效颦虽然被许多人嘲笑。但是西施究竟是身体不好捂胸皱眉才漂亮还是她不论如何一举一动都漂亮呢?

作者认为不要回避思考,不然脑袋会废退,常思考使人上进。例如在职场上接到领导给的任务,要思考任务背后的意义,目标,实现的方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只为了完成任务做这个动作。在职场上,更重要的思考,这能完成后能给自己和公司带来的意外收获。

独立思考的基础是概念的理解、把概念区分清楚的人才能清楚地思考。

思考过程容易陷入思维陷阱,,因为概念分不清楚,因此把概念区分清楚才能清晰明了的进行思考。

不知道目标和计划的人,往往容易陷入迷惘泥潭里。例如在年初许多人立下了许多flag,减肥,读书,旅游,学某样技能,以为这就完成了,往往年终的时候发现,一年下来除了体重,年龄的增长,发际线往上一些,年初目标无一有实现的。

知乎上面有人问:如何区分做正确的事情以及正确的做事情?

做正确的事情就等同于目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会给自己定下一些可行的目标,确定方法,接下来就是正确的做事情了。

假如目标是要减肥30斤,首先要明白没有哪个胖子是一口吃成的,因此减肥也不是一下子能变成瘦子。要把减肥公斤书分摊到每个月,每周,每天,严于律己,把该做的都做了,最后体重会降下来的。

常思考不会忽然有很多捷径出来,但这会让我们在实现目标时候少走许多弯路。

作者认为还要勤于反思,感悟。

阅读经事常常会有感而发,但要辨证道理和感悟两者的不同。

读书会大大提高一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一种理解能力)。阅历丰富、博览群书的人,肯定拥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因为他们在遇到未知的时候,更有可能迅速地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中找到可以用来类比的信息。

著名主持人汪涵常常在主持现场金句频出,最近他在综艺节目《嘿!好样的》说到,主持人不是靠嘴说话,而是靠听,只有听得懂的话才有可能说得出有情有义的话。还记得当年歌手的节目现场孙楠临时退赛,汪涵用他的得体方式顺利的完成节目的直播。

前段时间出差,在当地的一个餐馆吃饭时,听说这里有炒菜机器。现在机器人的出现一点也不新奇。只是很感概,若自身没有一点看家本领,工作只会埋怨,等到某天机器人完全代替人工的时候,那时恐怕追悔莫及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工智能即将来临的时代,最容易被淘汰的是这类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oh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