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光伏组件价格何时进入2.50元时代”的疑问,在2017年上半年就曾一度甚嚣尘上上于业内。后来,有人认为是由于“630抢装潮”延缓了这一进程。
而如今,这或许正在成为一种现实。
近日来自业内的多则信息均显示,国内市场一些项目中的光伏组件实际成交价格,已跌破2.50元这一心理大关。
据某央企分布式光伏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似乎只有领跑者项目的价格还较为坚挺,而其他项目,多晶组件成交价多数已下降至2.40元/瓦左右甚至更低,单晶组件则在2.50元/瓦上下浮动。
其称,在日前该公司一个项目的组件招标,单晶、多晶组件的报价均已低于2.50元/瓦。
由于该项目标的只有十多兆瓦,且项目方为央企,这是否是组件企业故意低于市场价的客户公关行为呢?
对记者的疑问,上述负责人几乎是肯定地给予了否定。
而就在次日,一位业内朋友委托记者向某A股上市光伏组件企业询价的事,则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目前组件价格的走势。
这位朋友告诉记者,已有企业报给他的多晶组件价格低至2.37元/瓦。双方未成交的原因,不是价格,而是该企业不在项目方的短名单内。
经记者继续向各方求证,所获答案几乎大同小异。
一位海外上市光伏企业CEO对记者表示,目前组件价格的整体趋势的确在下行,多数企业也都在调价出货。但另一方面,因为市场趋势不够明朗,一些大厂也处于观望状态,或在一定程度上“扛”着价格的继续下降。
“可能都希望看得更清楚一些后再决策,也因此,目前的市况变得越来越清淡,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现阶段国内市场实际上没什么好做的了,一是没利润,另外付款也很差。”
但与此同时,与组件价格下行趋势相反的是,来自于业内的信息同时也显示,除还在积极扩张产能外,多数大厂的现有产线也几乎都处于满产状态。
一面是市况清淡、利润微薄,另一面却是积极扩产、产能足开。这一现象很令人费解。
上述CEO则认为,这其实很好理解。
“因为在价格下行过程当中,行业集中度却越来越高,由于有品质和技术的保证,也有足够的产能支撑,还有完善的供应链和售后服务体系,越来越多的客户会倾向于与大厂合作,因此其机会也越来越多。”
“虽然行业整体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但更困难的是那些二三线小厂,而且他们以后还会更加困难”。他表示。
对于行业当下面临的境况,一位材料供应商的高管则以“局外人”的视角表达了另一种看法。
“现在看起来,整个光伏产业链就是两头在挤中间。上游多晶硅料的利润接近100%,近期还求大于供,似乎价格还有上涨趋势,下游电站建设也还能挣钱。而产业链中间的环节,单晶硅利润在盈亏平衡点附近徘徊,组件则已是微利。”
“这样下去,谁会先死?”他反问。
同样是来自于业内的“求助”信息,让记者近日从多家硅料企业处获知,目前多晶硅料供应似乎正再现2008年前后那“一粒难求”的景象。
数家硅料企业均对记者表示,目前产能任务已满,五月份无法再接新订单。
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不知道硅料企业的开心日子还能维持多久?
种种迹象表明,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收紧,已是大势所趋。
就在本周,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今年将严控光伏发展规模”。当晚,央视1套和4套同时播出了这一消息。
一时间,业内舆情一片沸腾。
一旦增量市场快速萎缩,整个产业链无疑都将面临更大的价格下行压力。而位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多数组件企业,是否能等得到产业链的再次平衡,或将是一个大大的问题。
“这个行业最后留下来的,可能也就一两家龙头企业和三五家二线厂商。在行业整合的过程中,如何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家都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上述组件企业CEO表示。来源:太阳能发电网 作者:吴军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