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了一条微头条,内容大概是在肯德基帮助两个小姑娘给前男友打电话的事情。
这条微头条收获了很多的点赞和评论。
点赞自然是对于寒冬中的这丝暖意给予赞美和鼓励,
而最有意思的是评论,居然都在劝我以后不要被骗。

对于大家的反应,我非常理解,因为两个小姑娘找我帮忙时,我下意识里也是想拒绝的,心底也是充满了防范。
之所以答应她们,是因为不想在如此寒冷的冬日,寒了陌生人的心。
她们决定向我求助时,也一定下了很大的决心。
记得以前读《了凡四训》时,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
这句话也一直成为我为人处世的准则和标准。
曾国藩:人生必读的第一本智慧之书!
一提起家书,大家首先都会想到的是《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以及诸葛亮的《诫子训》,而我独爱袁了凡的《了凡四训》。

这本书篇幅虽短,但蕴含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精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曾国藩评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净空法师说这是影响他一生的经典名作。
《了凡四训》主要通过袁了凡先生自己一生的经历,阐述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通过立命,改过,积善,谦德这四个部分来论证自己的思想。
袁了凡就是通过这四点改变了自己命运。他从小便被大师算出了自己一生。从小时何时考学,何时高中,科举名次,官拜几品,俸禄几石...无一差错。
了凡先生就此认命,再无挣扎。
然而,一次赴任途中,路遇深山。山中有一寺庙,他便在此歇息。

在寺中,他与高僧打坐,三天三夜未曾动摇。高僧直夸他无妄念,是个高人。
了凡先生说:“我一生皆被大师算中,即使想入非非,又有何用呢?”
高僧笑道:“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了凡先生向高僧请教,高僧说:“上天只是根据一个人的过往而定了之后的命数。然而,他现在的所作所为不也是为之后的果在种因吗?”
了凡先生才恍然大悟,自此,不断积善改过,不仅官运亨通,还改变了大师说他终生无子嗣的定论。

所以,他把自己的一生记录下来,作为家训,留给后世,让子嗣后代一样可以积累功德,福泽后代。
我也相信,一生行善之人,必会一生富贵安康。
心怀善念就是最好的风水
曾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位富豪,非常疼爱他的老婆,因为老婆爱吃荔枝,所以他买了块荔枝地,前院盖了别墅用于居住,后院满满的全是荔枝树。
装修的时候,朋友劝他找个风水大师看看吧,帮忙布局一下总是好的。
富豪本来是不信这一套的,但架不住朋友的一再劝说,而且老婆也说可以请来看看,富豪才特意去香港请了个大师过来。
富豪开车从机场载着大师去住处时,一路上总是避让后面超车的人。
大师注意到了这一切说,道:开车很稳当啊。
富豪哈哈一笑道:咱们也不着急,后面的车要超车多半有急事,就让他们先走吧,咱们别耽误了他们。

中途行到了小镇上,富豪刻意放慢了车速。
在过一个路口时,一个小孩嬉皮笑脸的跑了出来,富豪赶紧将车停下,小孩过去后,富豪仍然没有丝毫要动的意思,静静的看着路口。
眨眼间,又有一个小孩冲了出来,追刚才那个小孩去了。
大师十分不解:你怎么知道后面还有个小孩呢?
富豪说:“小孩子一般都是打打闹闹的,光他一个人怎么可能跑的这么开心呢?”
大师深有所悟的点点头,为富豪竖起了大拇指。
到别墅后,富豪刚准备开门,后院突然飞起了几只小鸟,于是,富豪停了下来,对大师表示歉意道:“还麻烦大师再等一会。”
大师表示不解,为什么到了自家门前反而不进去了呢?
富豪笑着说:“刚才后院飞起了几只小鸟,估计是有小孩在偷我们家的荔枝,我们如果这时候进去,他们必然会惊慌,从树上掉下来就不好了。索性等他们摘完我们再进去吧。”
大师沉默了一会,说:“你送我回去吧,这房子我不看了。”

富豪非常诧异,大老远都请来了,怎么就不看了呢?
大师钦佩的说:“先生,有您在的地方都是风水宝地,没有看的必要了。”
我们姑且不论这故事的真实性,但道理却很对:心怀善意的人本身就福星高照,吉人天相,自带好风水。
远离垃圾人,避免被殃及鱼池
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而世界大了,什么人也都会遇到,垃圾人更是不在少数,我们必须要远离这种人。
垃圾人定律衍生于大卫·波莱提出的《垃圾车法则》:世界上存在很多负面情绪缠身的人,他们需要找个地方倾倒,有时候被人刚好碰上了,垃圾就往人身上丢。

这种垃圾人很多:
前几日,因为晚自习玩手机,手机被老师没收,索要无果后,该学生竟将一个无辜老师杀死;
前段时间,杨文医生被残忍杀害的事件引起了社会极大的震惊,世上竟有这种凶徒?!
再往前看,重庆乘客因玩手机坐过了站,要求司机停车,因此发生冲突,致使公交车掉入江中,一车人跟着陪葬...
这种人间悲剧数不胜数,触目惊心。
请远离垃圾人,不要被他们的不善余殃影响到我们。
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恶。
同为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对于人最初善恶的判定虽不相同。但他们最后的观点是一致的:
人要经过教育、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善人!

我之所以非常喜欢《了凡四训》,就是因为袁先生积善成德的思想始终在鞭策着我,让我无论何时何地都谨慎规范自己的言行。远离垃圾人,做对社会有益的人,即使在酷寒的严冬,仍可为社会贡献一份温暖的火苗。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话共勉: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以远行;
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