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古寺 地出奇花
黄良 可羽
由江门乘车沿江佛公路北行十三公里,便到新会棠下公社。下车后,可见一角寺院,掩映在小蓬莱山上的绿树丛中,这就是著名风景名胜公坑寺。
公坑寺又名天成禅院,附近茂林连接,一座巨大的水库出落山间,水光云影,风景明秀。沿山坡而上,路旁块巨石上,刻着“天成古寺,地出奇花”八个大字。这“奇花”就指禾雀花,相传是明朝一位游僧传种下来的。禾雀花是藤本植物,这里漫山遍野长着,有些扳缠在数文高的大树上,年代久远,今天已无从辨别它根源何来。每年清明前后,是禾雀花开时节,一望全山,只见千千万万的一片“禾花雀”群,有头,有嘴,有眼睛,有翅膀和尾巴,体态同活的禾花雀一样。花长藤边,呈淡黄色,朵朵相连,宛如禾雀的成群结队,真是奇观。据当地人说,禾雀花可作药用,功能清凉润肺。附近溪涧,还出产一种水生动物“水黄莺”,状如蟛蜞,体色黄褐,据说也可入药。
登上山谷,有一座“慈云佛境”牌坊迎面矗立,穿过牌坊,跨过溪桥,盘旋而上,来到天成禅院。最近经过重修,禅院的大雄宝殿上,- .尊新塑的巨型佛像,金色辉煌,笑口开, 人称笑佛。 两旁联云:“肚大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口开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
公坑寺四周,树木葱郁,奇花竞秀,山泉长年流水,泉清甘冽,山水秀丽。近年辟作游览区,兴修了一些建筑物,寺前建有二层楼的小蓬莱茶馆,园林布局。寺后有龙口池,一个石雕龙头伸首水面,泉水从龙口喷出。寺右“曲径”有一“蓬莱仙子”塑像;循“曲径”再上,来到龙头岩与龙尾岩,这里清泉缓泻,林木蔽天。沿寺左的“通幽”小径,登上“倚云楼”,楼高三层,可览全山景色。再上是观音岩,一个观音塑像企立潭上,再过山峰,便到观音塘。峰回路转,至另一山谷,巨石间有一块“仙人脚印”石。行抵“牙顶石”,但见怪石嶙峋,前临深谷,后倚高峰,削崖断壁,俨如屏障。据有关记载,南宋末年牙顶石、婆髻山一带,筑有抗元烽火台,是新会人民抗击元军的要塞,与逃至崖门的宋帝员相呼应。崖门宋军后来全军覆没,这段历史也不大为人所知了。
欧阳可羽附记:此文原载1981年4月21日《羊城晚报》,作者是叶广良老师和我。其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叶产良(笔名黄良)老师心情舒畅,频频由广州到江门,旧地重游,晤会朋友,更关怀西江乡村师范学校同学。1981年春末,叶广良老师游览公杭寺,提议合写《天成古寺、地出奇花》一文,以示西江友谊长青。
同时, 亦为对原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著名地方史家叶广良老师逝世七周年,表示悼念!
1995年秋
网友评论